生活中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稅,綜所稅、房屋稅、遺產稅、贈與稅⋯⋯財富管理顧問群整理每周重要的財稅新聞,幫大家掌握第一手稅務重點,管好荷包不縮水!
省稅大放送!! 明年三種家庭型態免繳稅
行政院長卓榮泰為增加民眾家庭可支配所得,減輕民眾負擔,租屋青年所得在62.6萬元以下、四口家庭年所得在164.1萬以下、三代同堂年所得在212.45萬元以下,都免繳綜所稅。
政府將持續減稅,明年申報綜所稅時,每人基本生活費將再調高三千元,長照特別扣除額也將由十二萬元調高至十八萬元,完成立法後就可適用。
-----------------------------------------------------------------------------------------------------------------------
房東當心!! 預收租金稅金將提高
依《所得稅法》第14條規定,個人出租房屋屬於「租賃所得」,若房東與房客約定一次繳清數年租金,應視為在收取當年度的所得,並併入綜合所得總額一併課稅。
因此,個人房東如果一次收取多年租金,必須在收取的當年度全額申報綜合所得稅,否則恐怕面臨補稅與處罰。
舉例來說,美美將房屋自112年1月1日出租至113年12月31日,小君在112年1月1日一次支付兩年租金共120萬元,美美若僅在113年度報稅時申報其中一年的60萬元,其餘的60萬元誤以為應等到2024年度再申報,這樣就屬於漏報租金收入,經稅捐機關查獲,除了補徵所漏稅額外,還可能依規定處以兩倍以下的罰鍰。
-----------------------------------------------------------------------------------------------------------------------
看護變小三? 因老董遺願獲千萬遺產
近期媒體報導,某位朱姓女子擔任游姓老董看護長達10年,兩人不僅同居,游姓老董更時常帶著朱姓女子出席各種活動,朱女也對外自稱是「游太太」。
沒想到106年11月,朱姓女子因癌末期住院,他找來律師公證並立下約定書,稱「不想留特留分給他的兒女」,授權朱女領走存款並將不動產移轉至朱女名下。
朱女隔日便前往農會,將游男存款解約金4658萬元全數轉入自己帳戶內,但因郵局行員起疑,雖朱女提出約定書,但農會仍要求朱女返還4658萬餘元款項,朱女隔日便全數返還至游姓老董帳戶內。
沒想到隔年1月游男癌末病逝,游姓老董的子女認為朱女企圖侵吞財產而提告, 經過法院一、二審的審理,皆認定朱女未經游男授權,就將游男定存款項盜領一空,直到東窗事發後才將款項匯回,考量游男生病後朱女都陪伴在旁,且朱姓看護無前科等狀況,依偽造文書罪判刑2年。
沒想到,高雄高分院更一審時發現,游男家屬得知朱女轉移存款後,曾請主治醫師診認游男的意識狀況,經醫師確認游男意識清楚且可清楚回應金錢數額,另依據律師、農會人員等人證詞,都可以認定游姓老董意識清楚,無法證明朱女犯罪,逆轉改判朱女無罪,經最高法院判決刑事無罪定讞。
也因刑事無罪,朱女對游男元配、子女依當初贈與約定提請民事訴訟,認定游姓老董確實同意她將定存解約,並將存款轉入她個人帳戶,實屬贈與之表現,經法院審理,並要求製作約定書的王姓律師作證,稱游男在身體惡化前,就多次表示不想將特留分留給子女,想將所有財產贈與朱女,但他不願使用遺囑,僅以約定書作為意願證明。
此外,綜合農會人員、主治醫師說法,游男確實有將定存單款項贈給朱女,並授權朱女辦理解除定存,將存款轉入自己名下,確實有贈與之意,判游男家屬應依當時贈與約定,在遺產範圍內給付朱女1000萬元。可上訴。
-----------------------------------------------------------------------------------------------------------------------
刻意逃漏稅 不適用盈虧互抵
公司申報營所稅若想適用盈虧互抵,必須要會計帳冊簿據完備、虧損及申報扣除年度都使用藍色申報書,或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並如期申報者才可適用。
若公司短漏報所得稅情節輕微,雖仍可適用,但若公司是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刻意逃漏稅,則同樣不能適用。
所謂短漏報情節輕微,是指公司經稽徵機關查獲短漏所得稅額不超過10萬元,或短漏報課稅所得占全年所得比率不超過5%,且非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這種情況下,仍可適用前十年虧損扣除。
舉例來說,甲公司2022年營所稅申報全年所得額2億元,並列報前十年核定虧損扣除額1,200萬元,但國稅局查核發現,該公司刻意取得假發票逃漏稅,虛列成本800萬元,遭國稅局剔除補稅並處罰,即使漏報800萬元占全年所得比率不到5%,但因是不正當方式刻意逃漏稅,同樣不適用盈虧互抵。
-----------------------------------------------------------------------------------------------------------------------
遺產稅新規上路 四招因應
財政部日前公布「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偶之財產併計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稽徵作業處理原則」,以回應憲法法庭2024年的第11號判決,提出財政部修法前的「過渡期原則」,正面臨遺產稅申報或考慮資產傳承的家庭,更要留意。
根據財政部發布的處理原則,適用對象包括被繼承人於2024年10月28日(判決公布日)前過世,但尚未核稅者;已收到稅單,但仍在復查或訴訟程序中的案件;以及2024年10月28日之後才過世的新案。也就是說,這並非從零開始的新制度,而是立即套用在大量進行中的個案。
配偶與其他繼承人應共同依遺贈稅法規定,針對死亡前兩年贈與配偶財產(擬制遺產)及其他遺產辦理遺產稅申報,國稅局處理時,會依照按擬制遺產及其他遺產占遺產總額比例計算遺產稅額,分別對配偶及全體繼承人寄發遺產稅核定通知書、配偶稅單及全體繼承人稅單。也就是從過去一張稅單變成兩張稅單,其中一張是針對死亡前兩年贈與配偶的單獨對配偶發單。
舉例來說,若丈夫過世時留下6,000萬元遺產,又在死亡前兩年內曾贈與妻子500萬元,總遺產額會變成6,500萬元,這時,妻子需要獨自繳納500萬部分的遺產稅(約21萬元),其餘6,000萬元的稅額(約254萬元)則由全體繼承人共同負擔。
新作業辦法也開放一個減稅空間,這筆擬制遺產可作為配偶「請求剩餘財產差額分配」時的計算基礎,也就是可讓配偶扣除金額上升。
在繳納方式方面,新規定原則上允許分期繳納,也開放實物抵繳,不過,抵繳使用的標的不同,且有特別限制,針對擬制遺產的配偶稅單,只能用受贈財產或其他遺產抵繳,若要用「其他遺產」,需全體繼承人同意;針對一般遺產的繼承人稅單,若要用擬制遺產來抵繳,則需配偶同意。若親屬間若協調不成,恐怕會導致實物抵繳受阻,或必須優先繳清稅款避免罰鍰。
在遺產申報時漏報資料,處罰也將分開認定,漏報擬制遺產部分,如贈與現金、房產,僅處罰配偶;漏報其他遺產,如銀行存款、名下不動產,則處罰全體繼承人。
因此,在準備遺產資料時,應由配偶特別負責檢視是否有兩年內受贈紀錄,並主動說明。
-----------------------------------------------------------------------------------------------------------------------
114年營所稅暫繳申報9月1日展開 可免報、免繳七樣態
114年營所稅暫繳申報將自9月1日展開,為期一個月。凡會計年度採曆年制企業,都須依所得稅法規定,在這段期間內辦理營所稅暫繳。不過若符合七種樣態,可免報、免繳暫繳稅款。
第一,境內沒有固定營業場所的外國企業,其營所稅已由營業代理人或給付人扣繳;第二,獨資、合夥組織及經核定的小規模營利事業;第三,依法規定本來就免徵營所稅的事業。
第四,企業於暫繳期間前,若已發生解散、廢止、合併或轉讓,依法應改辦決算申報;第五,去年結算申報無應納稅額,或是今年新開業公司;第六,若依上年度應納稅額一半計算後,暫繳稅額低於2,000元;第七,其他經財政部核定的營利事業。
營所稅暫繳申報是讓企業在9月時先報繳當年度部分所得稅,除有利國庫調度,也避免企業隔年5月須一次負擔大額稅款,壓力過重。計算稅額方式分為「一般暫繳」及「試算暫繳」。
一般暫繳是依上年度營所稅應納稅額二分之一作為暫繳稅額,多數案件採一般暫繳;試算暫繳則以當年度前六月營收總額,按當年度稅率試算暫繳稅額,須符合會計帳冊簿據完備等條件才能適用。
國稅局提醒,企業若未在期限內完成暫繳,稅務機關將主動依2024年應納營所稅的半數來核定暫繳稅額,並依2025年1月1日郵政儲金1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徵收,也就是說,若企業未依限申報或繳納,除了補稅還得支付額外利息。
-----------------------------------------------------------------------------------------------------------------------
大陸全球追稅 富人資產大移轉
根據外媒報導,為充實國庫以應付經濟壓力,大陸當局已加強要求投資人要為其全球投資的收益納稅,迫使富人重新思考其資產配置及稅務策略,甚至考慮關閉在大陸券商的帳戶,轉移至美國平台。
大陸採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支持的打擊全球逃稅架構共同申報準則(CRS)後,推出一款申報個人所得稅的手機應用程式(App),已能與該網絡120多個成員機構交換來自銀行、券商和資產管理公司的金融帳戶資訊,包括帳戶餘額和聯繫方式,使得相關部門更輕鬆找出透過富途證券或老虎證券等線上平台,積極交易外國股票的本地人士,讓不少富豪考慮關閉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券商的帳戶,轉向美國平台。
-----------------------------------------------------------------------------------------------------------------------
英國富豪為避稅 半數考慮移民
根據外媒報導,身價逾百萬英鎊(140萬美元)的英國富人中,超過半數表示政府若開徵財富稅,更可能離開英國;此族群偏好移居地前三名是:美國、加拿大、澳洲,反映偏好低稅賦和英語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