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稅,綜所稅、房屋稅、遺產稅、贈與稅⋯⋯財富管理顧問群整理每周重要的財稅新聞,幫大家掌握第一手稅務重點,管好荷包不縮水!
減稅不成反增稅
女法官不孕治療纏訟六年仍敗訴
國內少子化情況嚴峻,政府祭出各種鼓勵生育方案,補助不孕症、讓人工生殖醫療可獲稅務減免是其中一項,沒想到卻被國稅局打回票。
某位女法官在北市某診所治療不孕症,透過做人工生殖手術求子,花費約37萬多,原本以為在申報所得稅時,透過列舉扣除可以退稅三萬,沒想到卻被國稅局以非財政部認定的「會計紀錄完備正確之醫院」,反而要求補稅六萬多。
雖然女法官主張過去有釋憲案,長照機構的醫療單據,可免受所得稅法關於「會計紀錄完備正確」的限制,不孕症婦女也應受平等對待;對於「稅務機關不能以查證不易,作為國家怠惰的藉口」,請求法院撤銷國稅局處分,退稅三萬餘元給她。
但台北國稅局主張,根據所得稅法十七條,只有支付「公立醫院、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與財政部認定其會計紀錄完備正確之醫院」的醫療費,才能列舉扣除,女法官就診並非財政部認定的醫院,還曾被查出有逃漏稅嫌疑。至於該診所雖被政府列為手術補助方案中適用的人工生殖機構,但政府並未要求名單內診所必須會計紀錄完備正確,這是兩回事,請求法院駁回婦人之訴。
-----------------------------------------------------------------------------------------------------------------------
房屋稅鬧烏龍 雙北超過10 萬稅率暴增三倍
房屋稅2.0今年正式登場,但出包亂象持續發酵,不少資料在轉換自住與非自住房屋資料時出問題,使得雙北約1.3萬人受到影響,呼籲所有納稅義務人暫時不要繳納,已經繳的也會退稅,並延長自住申報期限至六月二日。
-----------------------------------------------------------------------------------------------------------------------
未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經稽徵機關核定應納稅額者,不適用列舉扣除額的規定
納稅義務人未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如經稽徵機關查獲所得達課稅標準且經核定應納稅額者,納稅義務人縱有得列舉扣除的費用大於標準扣除額數額,亦不得主張適用列舉扣除額。
舉例來說,轄內納稅義務人甲君於112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自行試算無應納稅額,因此未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嗣該局查得甲君當年度取有各類所得,經減除免稅額及標準扣除額〔112年度無配偶者為新臺幣124,000元,有配偶者為248,000元〕後,核定補徵應納稅額19,000元,並處罰鍰7,600元。甲君不服,申請復查主張其因工作忙碌未及時申報,該年度如採列舉扣除額計算即無應納稅額,請准予補報及核認列舉扣除額。經該局以甲君未依規定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亦未於該局核定應納稅額前補辦申報,依所得稅法第17條第2項規定,並無列舉扣除額的適用,予以復查駁回。
-----------------------------------------------------------------------------------------------------------------------
報稅起跑!! 43萬戶完成申報
五月報稅季開始,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綜所稅申報戶約690萬戶,報稅第一天已有約43.1萬戶完成綜合所得稅申報,其中有26.7萬戶採用手機報稅,占比達62%,等於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三個人以手機完成申報。
-----------------------------------------------------------------------------------------------------------------------
豪宅稅避開,留意兩時間點
今年二月財政部發布「2024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新增「每坪單價門檻」並調整高價住宅獲利率從17%至20%,將「每坪單價門檻」列入課稅條件,台北市門檻為120萬、新北市為75萬。不少屋主擔心今年若有買賣交易可能會觸及門檻增加稅收, 這項新制關注的層面以兩個時間點為主,分別是「2012年8月實價登錄上路」及「2016年房地合一稅」。
101年8 月實施實價登錄,若是在之前取得者,並無取得成本紀錄,因此財政部訂立舊制豪宅稅新規主要目的,是希望成本不明的房地產交易時能有所依據,實價登錄後,有取得成本資料,則按建物獲利核實課稅。
想省稅的屋主可以考慮將賣價設定低於新制單坪門檻,以避免增加稅負,不少屋主甚至會技巧性將房屋成本壓低,將車位價格提高一併販售以規避新制。
若是在105年房地合一稅後取得的房地,則直接適用房地合一稅,不受此次新制影響。
-----------------------------------------------------------------------------------------------------------------------
傳承起跑!!
65歲以上贈與人平均贈與341萬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顯示人口快速老化,相對應的當長輩老去後就會產生財產繼承的問題。
根據統計,65歲以上申報贈與稅逐年遞增,去年為9.6萬人,占全體贈與人約五成。高齡者透過贈與傳承財產,去年高齡者平均贈與總額為1,604萬元,等於平均每百名高齡者約有兩人申報贈與稅,顯示高齡者年紀愈高、愈傾向提早透過逐步贈與來傳承財產。
分析高齡納稅人贈與稅申報概況,去年申報贈與稅人數總計為19.3萬人,高齡者9.6萬人,占該年齡層人口比率2.1%。從高齡者各年齡層來看,65歲至69歲申報贈與稅者占該年齡層1.7%、70歲至74歲為2%、75歲至79歲為2.4%,80歲以上達2.8%。
高齡贈與人中達到徵稅門檻者1.3萬人,占13.5%,核定稅額約188億元,對當年贈與稅收貢獻六成三。依照稅率區分,以適用10%最多,占總件數九成四,折算平均每位高齡者贈與總額為34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