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稅,綜所稅、房屋稅、遺產稅、贈與稅⋯⋯財富管理顧問群整理每周重要的財稅新聞,幫大家掌握第一手稅務重點,管好荷包不縮水!

富人節稅,四招就行

根據財政部所得區別,年收入超過498萬元以上的富人階級,要被課最重的40%綜合所得稅,想省稅提供以下節稅妙方

一、租金節稅

房屋出租收入,若有妥善保管相關憑證可大大提高可供扣除費用金額。

依規定,因租賃而發生之合理、必要損耗及費用,如房屋折舊、修理費、地價稅、房屋稅及其附加捐、以出租財產為標的物所投保之保險費、向金融機構貸款購屋而出租所支付的利息等,可核實扣除,但若無相關憑證,可以以當年度房屋租金收入的43%列為必要費用計算,納稅義務人可先行核算可扣除費用額,擇高適用。

二、大股東節稅

台股去年表現亮眼,累計大漲5104.29點,創下史上最大漲點,若以11月底投資人累計開戶人數1318.36萬人來算,平均每位股民賺129.4萬元, 整體股利行情再「創新高」,根據統計上市櫃公司去年現金股利總額已飆破2.3兆元,若是高稅率的投資者,可以採28%分開計稅;或是不參加除權,將股利所得轉換為免稅的證券交易所得。也可以投資採取分離課稅的產品以降低稅率。

三、海外所得 750萬免稅

海外置產是不少高資產的新寵,出售時無法舉證海外不動產的原始取得成本時,依規定可採售價的12%推計為海外財產交易所得

舉例來說,出售美國洛杉磯不動產售價100萬美元,依12%推計海外財產交易所得為12萬美元,折合約為新台幣384萬元,小於個人基本所得額之免稅額750萬元。因此,若高資產客戶採推計課稅方式申報12萬美元的海外財產交易所得,則實際可自美國匯回約100萬美元的不動產出售價款。

四、捐贈

依規定,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對於 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構或團體 之捐贈總額最高 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之 20% 為限, 對政府的捐贈可全額抵扣,但需透過政府專戶專款捐贈。

像是,過去烏克蘭人道救援、土耳其地震等募捐,當時是透過專戶專款的方式捐贈 ,例如衛福部賑災專戶,就屬於對政府捐贈,捐款費用可全額扣除、沒有上限,但是透過其他管道捐款,並非專戶專款,就無法全額抵稅,必須列入所得總額,且會有抵扣上限 (個人綜合所得總額的20%,或企業營利所得總額的10%)。

-----------------------------------------------------------------------------------------------------------------------

夫妻間贈與房屋應申報繳納契稅

依規定,房屋之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分割或因占有而取得所有權者,均申報繳納契稅。

舉例來說,阿其(化名)在100年買入甲地,公告現值1萬元,105年贈與配偶小美(化名)時選擇不課稅,小美113年將土地出售時,計算土增稅的基準仍是100年的地價1萬元,而非贈與時的1.5萬元。

若夫妻間贈與房屋,雖在夫妻間免徵贈與稅,但仍須繳納契稅。稅務局表示,契稅稅率為契價6%,並應於契約成立日起30日內由受贈人報繳,逾期未申報者,每超過三天將加徵1%怠報金,最高不超過1.5萬元。

-----------------------------------------------------------------------------------------------------------------------

意圖隱匿財產逃避稅捐執行,恐使財產遭假扣押

依《稅捐稽徵法》規定,稽徵機關若發現納稅人有規避稅捐執行跡象,即可在繳納通知送達後,聲請法院對其名下財產實施假扣押,並與行政執行署協力辦理後續強制執行,確保國家稅收能順利徵起的重要機制,對於有高額欠稅或異常財務操作者,具有嚇阻效果。

舉例來說,近期北部某專營調理包食品零售的公司,將約7,470萬元營業收入匯入負責人甲君個人帳戶,未依法開立發票及如實申報銷售額,經查,公司帳面僅記載8萬餘元現金、16萬餘元銀行存款及約4,000元利息,與實際營業情況嚴重不符,顯示有規避稅捐之嫌。

國稅局認定該公司有明顯隱匿收入、轉移資金的意圖,隨即向法院聲請假扣押並獲准,後續移送行政執行署執行,財產遭凍結後,甲君才驚覺情勢嚴重,主動與國稅局聯繫補繳稅款,以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

房屋騎樓全部或部分供設攤營業使用,應課徵房屋稅

依規定,騎樓免徵房屋稅之條件,是以「供公眾通行」為依據,若是供公共通行使用,得免徵房屋稅,但若屋主將騎樓設置圍籬、拉下鐵門或擺設桌椅攤位營業,即使僅在部分時段封閉、其餘時間仍對外開放,也會因「實際用途改變」而喪失公共性質,須依法按營業使用認定課徵房屋稅,像是設置小吃攤位、咖啡座、商品展示架等。

房屋稅課徵標準與實際使用情形息息相關,尤其房屋前方常見的「騎樓」空間,若用途發生改變,極可能影響課稅認定,導致需補稅或受罰。

-----------------------------------------------------------------------------------------------------------------------

土地買賣尚未過戶前就轉售,小心會被處罰鍰!

依規定,買賣土地未向地政機關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即再行訂約出售,依土地稅法第54條第2項規定應處之罰鍰,從原按再行出售移轉現值處「2%」之固定罰鍰,已修正為改處「2%以下」之彈性罰度。另依財政部114年4月21日修正「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所示,係按以下5種罰度處罰:

    1. 土地移轉現值逾100萬至250萬元:按土地移轉現值處0.5%罰鍰。

    2. 土地移轉現值逾250萬至500萬元:按土地移轉現值處1%罰鍰。

    3. 土地移轉現值逾500萬至1,000萬元:按土地移轉現值處1.5%罰鍰。

    4. 土地移轉現值逾1,000萬元:按土地移轉現值處1.8%罰鍰。

    5. 經查屬故意情形者,則按土地移轉現值處法定最高裁罰比率2%罰鍰。

舉例來說,納稅人小桃(化名)在114年2月購入一戶透天厝,沒想到還沒完成過戶手續,就遇到買家出價購入,他便迅速訂約轉手,想賺一筆價差,豈料事情沒那麼簡單,不但交易被盯上。

依據土地稅法規定,土地買賣未完成過戶就再行出售,應依土地稅法第54條裁罰。過去這類情況是按土地移轉現值處2%固定罰鍰,現已改為「2%以下」彈性罰度,依個案情節輕重處分。

-----------------------------------------------------------------------------------------------------------------------

不滿母重男輕女 上訴法院公證遺囑無效

當家中有親人過世時,繼承問題往往會引起不少爭議,依民法第1138條,配偶是當然繼承人,和其他順位的繼承人一起按比例繼承,但台南某位婦人因不滿高齡93歲母親重男輕女,將名下價值逾5億元的15筆土地全部列入公證遺囑給2個兒子繼承,憤而提告遺囑無效。

台南地方法院審理後發現,公證人在「立遺囑人」簽名欄旁邊打上(由公證人代書姓名),並於其下註記:「遺囑人因不識文字不能簽名,依公證法第84條第3項規定,由公證人代書其姓名,並由遺囑人本人按左手大拇指指印及印章代之。,但是婦人提出戶籍謄本的教育程度註記,證明母親是家商畢業,且曾短暫在銀行工作,後因與父親結婚,家中農牧事業需要人手,才跟隨父親從商,擔任家族事業會計工作主掌財務,怎可能不識字無法簽名? 主張公證遺囑無效。

但兩兄弟辯稱,公證遺囑是在母親意識清晰、精神狀態良好下,由民間公證人依母親口述內容筆記,並經公證人宣讀、講解,經母親認可,記明日期等,均依民法1191條規定的公證遺囑要件,屬合法有效。

但法院審理後認為,婦人母親的農保及壽險退保等資料都有親筆簽名,且被告2兄弟自承母親在訂立公證遺囑時精神狀況正常,能理解問話及明確陳述,又無因不識字而不能簽名,卻未在公證遺囑上親自簽名,由公證人代書其姓名,足認訂立這項公證遺囑的過程,應屬無效,婦人訴請確認其母的公證遺囑無效有理由。

-----------------------------------------------------------------------------------------------------------------------

等房高峰來臨 全台每四分鐘就一戶移轉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去年第一季全台不動產繼承移轉登記達1.79萬棟,比去年第一季記1.87萬,寫下歷年同期次高紀錄。換算下來,等於平均每4分鐘就有一件房產正在辦理繼承移轉,顯示台灣已正式進入「遺產移轉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