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稅,綜所稅、房屋稅、遺產稅、贈與稅⋯⋯財富管理顧問群整理每周重要的財稅新聞,幫大家掌握第一手稅務重點,管好荷包不縮水!
爭錢爭權 三重地產王死後多年未入葬
在古代,死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眾人以死者為大,家人們的祭奠死者後,會儘快進行土葬,但卻會發生爭產爭權的訴訟,導致遺體多年無法安置。
像是身價百億的「三重地產王」蔡城、華隆集團創辦人翁明昌皆因兩房子女為遺產分配纏訟不休,雖然蔡城於105年下葬完成,但據傳翁明昌仍安置於陽明山的豪宅中,儼然成豪宅變陰宅。
「青果大王」頴川建忠是陳查某長子是台灣早期香蕉進出口買賣的商人,但82年陳查某過世後,家族爆發爭產風波,導致陳查某的棺木停放在陽明山仰德大道陳家別墅區超過4年,最終經多親友多方協調,陳查某最後才得以下葬。
-----------------------------------------------------------------------------------------------------------------------
生前贈與,扣抵有限額
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被繼承人於死亡前兩年內,將財產贈與配偶、子女、孫子女等法定繼承人及其配偶時,該筆財產仍需併入遺產課稅,即使在贈與當時已繳納贈與稅及土增稅,仍須併入遺產總額計算遺產稅,已繳稅額可部分扣抵,但扣抵金額設有限制,不得超過贈與財產併計遺產總額後所增加的應納稅額。
舉例來說,小林在113年3月13日贈與一筆公告現值600萬元的土地給長子,當時由長子繳納土增稅50萬元,林先生本人則繳納贈與稅30.6萬元,計算方式為600萬扣除免稅額244萬與土增稅50萬後,剩下306萬,以10%稅率課稅得出贈與稅額,隔年4月14日,小林不幸辭世,該筆土地因公告現值上漲至700萬元,依規定須併入遺產總額計算。
在報遺產稅時,這筆土地就要以當時公告現值700萬元申報;至於贈與時繳納的30.6萬元贈與稅與50萬元土增稅,還有假設利息1.4萬元,總共82萬元,可用來申請自遺產稅中扣抵。
不過由於該筆土地併入遺產總額後所增加稅額是700萬元乘以10%為70萬元,最多只能扣抵70萬元,不能全額扣除。
-----------------------------------------------------------------------------------------------------------------------
申報房地合一稅時,應注意勿列報前手費用或前手持有期間土地漲價數額
近期國稅局發現數起房地合一稅列報成本費用及土地漲價總數額有誤案件,民眾以不是本人實際負擔之費用憑證列報房地合一稅成本費用,及列報非本人持有期間之土地漲價總數額,以致課稅所得及應納稅負計算錯誤,經國稅局發現或查獲,而遭補繳本稅。
案例一納稅人甲君於期限內自行填寫房地合一稅申報書,並攜帶欲列報之契稅、印花稅及登記規費等房地交易相關費用憑證,臨櫃索取紙本繳款書,惟櫃檯人員檢視申報書及附件時發現,甲君該筆出售房地係自父親繼承取得,填寫於申報書之相關稅費均為父親原始買賣取得時負擔,甲君並未實際負擔上揭稅費,尚不得列報為甲君房地合一稅之成本費用。
案例二納稅人乙君出售土地於期限內申報房地合一稅,列報土地漲價總數額新臺幣52萬餘元,經國稅局審查後發現乙君109年取得該筆土地時係為農地,因未作農用而在113年出售時,不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並追繳前次未課徵之土地增值稅。乙君所申報之土地漲價總數額金額實包含99至109年非持有期間之土地漲價數額,國稅局依規定剔除土地漲價總數額金額46萬餘元,須補繳本稅15萬元。乙君案例係未區分持有期間及非持有期間之土地漲價總數額,逕依土地增值稅繳款書上所載金額列報,應注意只有持有期間土地漲價總數額方能列報為減項,以該案為例,取得時之土地增值稅不課徵證明書所載土地漲價總數額為46萬餘元,係屬於前手99至109年持有期間之土地漲價,出售時之土地增值稅繳款書所載土地漲價總數額為52萬餘元,係屬於99至113年兩段持有期間土地漲價合計數,故乙君僅能列報土地漲價總數額6萬餘元(52萬餘元-46萬餘元)。甲君及乙君係申報時誤計入前手費用或前手持有期間土地漲價數額,以致課稅所得計算錯誤,須補繳剔除該部分之稅額。
-----------------------------------------------------------------------------------------------------------------------
土地重劃優稅最多三年
依《土地稅法》規定,土地若位於市地重劃區,重劃期間因無法使用、無收益,地價稅可全免,等重劃完工並領回土地後,前兩年地價稅可減半徵收,第三年起恢復全額課稅。
民眾若所持土地符合自用住宅等具減免資格者,務必9月22日前提出地價稅減免申請,經審查通過後,當年度即可適用優惠稅率,若逾期申請,將自次年起才可適用,無法追溯。
-----------------------------------------------------------------------------------------------------------------------
保單變更邀保人,依法課徵贈與稅
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當財產所有人無償將資產轉讓給他人,並獲對方同意接受時,即構成贈與行為,需依照規定申報贈與稅。
因此,若父母將保單要保人變更為子女,即便沒有金錢往來,也視同無償轉讓保單價值,須依照保單變更當日的「保單價值準備金」金額申報贈與稅。
舉例來說,小美於112年投保年金保險,保單以她本人為要保人,女兒為被保險人,到了114年2月,她將要保人變更為女兒小花,但未依法申報贈與稅。
國稅局查核後,認定當時保單價值準備金為500萬元,超過當年度贈與免稅額(244萬元),因此要求小美需補繳稅款25.6萬元,並另處罰鍰。
-----------------------------------------------------------------------------------------------------------------------
企業申報 成本費用別混淆
依據「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規定,企業的費用與損失應依其性質分別列為「營業費用」,像是如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無論銷售是否增加,都會持續產生的支出;或「營業成本」,像是製造費用,隨著銷售增加,會跟著提高的支出。
因此,公司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確實依性質區分「營業費用」與「營業成本」,另外相似似費用也會依據產業類型不同,可能也會分別列為費用或成本,企業應釐清支出性質,。
舉例來說,甲公司從事環境顧問業務,申報112年營所稅時,列報營業收入為1億9,500萬元,營業成本為5,200萬元,國稅局調查後發現,甲公司將屬於成本性質的環境檢測人員薪資、保險費等費用共1,950萬元,誤列於營業費用中,經調整後,營業成本增至7,150萬元。
然而甲公司未編製成本分析表,依規定需改採核定方式計算成本,根據其行業同業利潤標準毛利率69%,稅局計算其營業成本應為6,045萬元(即營業收入1億9,500萬元乘上31%)。
調整後的營業成本7,150萬元,比按照同業標準所計算的成本6,045萬元,多列了1,105萬元,被國稅局以20%稅率計算,補稅221萬元。
-----------------------------------------------------------------------------------------------------------------------
遺囑之爭傳來凱歌! 法院要求長榮四公司支付160億元股利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生前立有遺囑指定K董張國煒接班集團總裁,並指定四為遺囑執行人柯麗卿、戴錦銓、劉孟芬及吳界源完成並踐履遺囑的任務,沒想到總裁105年過世,K董張國煒被踢出長榮,四位遺囑執行人卻怠忽職守,K董張國煒憤而提告。
經過多年訴訟,法院判決遺囑有效,因此控訴四位遺囑執行人怠忽職守,未依規定發放四家公司所發放的現金及股票股利已累積到160億元,經法院判決,要求遺囑執行人必須向上述四家公司要求股利返還,假若四家長榮公司未在執行人提出要求後一個月內未給付,則4位遺囑執行人,還得提告,並要求這些公司從提出給付請求起計算一直到其返回股利,要用5%的年息來計算利息和股票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