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投資人問:「你的銷售週期有多長?」
他們其實想知道的不只是時間長短,
而是你是否真正掌握成交節奏、懂得預測現金流、能規模化複製銷售。

 

四步架構(What → Why → How → Impact)

 

What|平均銷售週期長度
你必須明確說出平均週期長短(例如2個月或8週),
並依不同客群類型拆分:

中小企業(決策快)約 4–6 週

大型企業(流程多)約 3–4 個月
若產品屬於 SaaS、顧問服務、硬體方案等,也可補充行業基準,讓投資人理解合理性。

Why|為何需要這段時間
說明從初次接觸 → 需求確認 → 試用/提案 → 商務談判 → 簽約的節奏。
讓投資人看見你了解 B2B 銷售節點,不是憑感覺「等結果」。

How|如何縮短與管理週期
強調你做了哪些動作讓銷售效率提升,例如:

免費試用或Demo,讓客戶快速看到價值

及早鎖定決策者,減少中間人往返

使用CRM與自動化郵件系統,保持節奏

對不同預算設計彈性方案,加速內部核准

Impact|成果與未來優化方向
說明目前週期穩定、轉化率可控。
若曾縮短週期或提升簽約率,請量化成果(例如從10週縮至8週)。
最後強調你未來會如何讓銷售節奏更可預測、更規模化。

 

實戰示範

 

「我們目前的銷售週期平均約 8 週(2 個月)

中小型企業客戶(100 人以下)通常 4~6 週就能完成簽約;
大型企業(500 人以上)因內部流程與多層核准,
平均約需 3~4 個月。
我們的產品屬於 SaaS 類工具,導入不需繁複部署,
因此整體週期已比傳統軟體採購快 40%。

我們把整個週期拆成五個節點:
1️⃣ 初次接觸(建立需求與痛點)
2️⃣ Demo 或試用期(14 天內)
3️⃣ 內部評估與商務會議
4️⃣ 合約條款談判
5️⃣ 簽約與導入

為什麼能控制在兩個月內?
我們設計了「試用即成交」策略,
客戶在試用第二週就能體驗完整功能並收到系統生成的成效報告,
讓決策者直接看到投資報酬。
同時,我們在第一週就鎖定具簽核權的關鍵人,
並在談判階段提供分期付款方案季度付費折扣
加速內部決策通過。

銷售管理方面,我們使用 CRM 系統追蹤每個潛在客戶的階段,
並導入自動化郵件提醒,避免跟進中斷。
這套節奏讓我們能同時處理 10–15 個潛在客戶案 而不互相拖慢。

成果非常明顯:

平均簽約週期從 10 週縮短至 8 週

成交率提升 20%

單月新客戶穩定增加

接下來,我們計畫增加 客戶成功顧問(Customer Success)
提前在試用期協助導入,
讓客戶更快看到成效、進而轉化。
長期來看,這將讓我們的銷售週期進一步縮短到 6 週以內
同時提高客戶續約率與追加訂單。」

 

顧問觀點:銷售週期是一個「可被設計」的節奏

 

我常對創業者說:

成交不是靠等待,而是靠「節奏設計」。

 

銷售週期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為什麼長、也不知道該如何縮短。
真正成熟的創業者,會把每一個階段的等待,
轉化成有目的的推進節點,每一週都能量化進度、預測簽單。

 

艾克斯的財經視界
https://xmy.tw/news-cove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