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募資簡報中,投資人可能會問:

「為什麼你的點子能獨立成為一家公司,而不是現有產品的一個功能?」

 

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是投資人最大的擔憂:


▸ 如果你的方案只是一個小功能,大公司很快就能複製,你的競爭優勢將蕩然無存。
▸ 投資人想確認,你的產品是否有完整解決方案護城河,而不是隨時可能被「順手整合」掉。

 

四步框架(What → Why → How → Impact)

 

What:
明確說清楚,你的產品不是一個「小工具」,而是針對痛點設計的完整解決方案,具有系統性與平台性。

Why:
解釋為什麼大公司雖然能新增功能,但無法真正滿足這個場景,可能涉及商業模式不同目標客群不同技術門檻高

How:
展現你的獨特優勢,例如:

你整合了多項功能,解決跨場景的複雜問題。

你擁有專屬技術或專利。

你已經建立初步生態圈,巨頭要複製成本極高。

Impact:
指出這種獨立性帶來的價值:專注於細分市場,能形成領先地位;並有延伸空間,具備獨立公司規模的發展潛力。

 

實戰案例

 

我在輔導創業者時,曾把這題整理成以下敘事:

「我們的產品不是 Google 或 Microsoft 新增一個功能就能取代的,
我們針對的是 跨時區、跨團隊的企業協作場景,這裡面涉及到,資源預訂、自動時差換算、權限管理、流程追蹤……,是一整套的垂直場景解決方案。
巨頭的核心商業模式是面向大眾用戶,如果要滿足我們的目標市場,他們必須改變底層架構,甚至重寫部分商業邏輯,這個對他們來說成本極高,也不會是他們當前的戰略優先順序。
而且,我們的演算法擁有專利,能根據用戶行為模式自動優化資源分配與排程,這是現有產品沒有的技術壁壘。
從客戶回饋的回饋角度是,用我們的系統,比用傳統工具拼湊,效率提升了一倍以上。這就是我們的護城河,也是這個點子能獨立成為一家公司,而不是一個功能的原因。」

 

顧問觀點:你的答案要能「抵擋巨頭的陰影」

 

我常提醒創業者:
投資人不是在刁難,而是幫你做壓力測試
如果你無法清楚說明,為什麼這不會是大公司一夜之間複製的功能,那麼投資人自然不敢下注。

 

因此,答案必須包含:

完整解決方案(而非單點功能)

差異化商業模式或細分場景

技術/數據/社群壁壘

長期可延伸性

這樣才能讓投資人相信,你不是在做「小工具」,而是在打造一個能獨立成長的事業。

 

艾克斯的財經視界
https://xmy.tw/news-cove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