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問「你能分享一些用戶評價嗎?」
這不是要你朗讀幾句好話,而是檢視,
你的價值主張,是否已在真實場景被驗證。
四步架構(What → Why → How → Impact)
What|分享最有代表性的評價
挑兩到三則能直指核心價值、且具體描述改變的評價,而非空泛的「很好用」。
B2B 客戶(匿名|零售品牌營運主管):
「導入後,我們的補貨決策從『靠經驗』變成『靠證據』,週會討論更聚焦,內部溝通成本明顯下降。」
B2C 用戶(匿名|中階主管):
「第一次上手就完成關鍵任務,流程像被『預先設計好』一樣順,已經成為我每天固定打開的工具。」
通路夥伴(匿名|系統整合商):
「與你們的 API 串接很順暢,文件清楚、回應速度快,願意安排更多專案導入。」
Why|為何這些評價值得被看見
它們分別驗證了三件事:
業務價值:決策效率與內部對齊提升,證明我們不只是報表工具;
易用性與黏著:新手可即刻完成關鍵任務,說明體驗門檻低;
可擴展性:夥伴願意加碼導入,顯示產品具備生態與放大管道的可能。
How|我們如何系統化收集與回應
建立「聲音到路線圖」機制:每週彙整官網表單、客服標籤、實地訪談紀要,分級進入產品待辦。
只選「與北極星指標一致」的建議進主路線圖;其餘納入次要里程碑或文件化替代方案。
每個版本在更新日誌中回覆「哪則用戶反饋被採納、改了什麼」,維持雙向信任。
Impact|評價帶來的可觀效果
銷售層面:實戰故事比功能清單更能打動決策者,導入周期縮短、異議更少。
產品層面:把「用戶語言」轉為設計語言,上手時間更短、學習成本更低。
生態層面:夥伴的正向回饋創造「示範點」,帶來更多可複製的導入案例。
顧問觀點:用戶評價要「可引用、可驗證、可複製」
分享評價時,請做到三件事:
可引用:句子要具體,最好指出場景與改變(而非「很棒」)。
可驗證:能回溯到真實客戶與事件(即便不公開名稱)。
可複製:把評價背後的做法製成 Playbook,讓下一個客戶也拿得到同樣結果。
投資人要看的,不是掌聲本身,而是你如何把掌聲變成系統性的增長。
一
艾克斯的財經視界
https://xmy.tw/news-cove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