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問你:「你從早期用戶身上學到什麼?」,想瞭解的是,
你是否真的懂「市場回饋」這門課。
早期用戶不只是數據來源,而是照出產品靈魂的鏡子。
他們的回饋決定了你是繼續往前,還是提早撞牆。
四步架構(What → Why → How → Impact)
What:
指出從早期用戶得到的最關鍵洞察。
例如:「用戶真正要的是速度,而非功能多樣性。」
Why:
解釋這個洞察為什麼重要,它如何改變了你對市場或產品的理解。
How:
說明你如何根據這個回饋行動,改進產品、流程或策略。
Impact:
強調結果:這次改變帶來什麼成效?留存率、轉換率、滿意度是否提升?
並展現你會持續傾聽與調整的態度。
實戰示範
「我們從早期用戶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簡化比創新更重要。
一開始,我們以為用戶希望擁有高度自訂的功能,
於是 App 裡充滿了進階設定與多層選單。
但幾輪測試後,我們收到相同的回饋,
用戶其實被這些複雜選項嚇跑,只想快速完成任務。他們的原話非常直接:『我不想花時間學怎麼用,我只想馬上用。』
這句話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產品方向。我們立刻行動,將五步流程簡化為三步,把高階功能隱藏至次層頁面,
並新增“一鍵完成”設計。
更新上線後,效果立刻顯現,
新手用戶的任務完成率從 60% 提升至 90%,
次日留存率也提升 15%。這次經驗讓我們學到:
產品設計不是「多做什麼」,而是「少做什麼」。
每次我們想新增功能時,現在都會先問一句:
『這會讓用戶更快達成目標嗎?』現在我們與一批種子用戶建立長期反饋機制,
他們每次測試新功能前都會提供意見,
這讓我們在迭代時更準確、更貼近需求。我常說,早期用戶是最好的顧問。
他們不只幫你修產品,更幫你修心,
讓你學會「為誰而做」這件事。」
顧問觀點:投資人要看到「學習曲線」而非「完美產品」
創業初期最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學得快。
如果你能清楚描述「我們錯在哪、學到了什麼、怎麼改」,
投資人會看到一個有「修正力」的團隊。
因為市場永遠在變,只有願意學習的團隊能長出適應力。
而這種「快速修正能力」,
比任何一次成功更值得投資。
一
艾克斯的財經視界
https://xmy.tw/news-cove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