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簡報裡,這題往往是最容易被誤解的:

「市場有多大?」

很多創業者一聽到這題,腦中就浮現「喊一個大數字」的直覺反應:
「我們的市場規模是幾千億!」

但在投資人眼裡,如果沒有清楚的推算方法與數據來源,這樣的回答只會扣分。

 

四步框架(What → Why → How → Impact)

 

What: 先講清楚市場規模的估值,用年營收、交易額或用戶數來呈現。
Why: 說明為何這個市場值得關注,成長率如何、缺口有多大。
How: 重點在「你怎麼算出來的」,是引用產業研究報告?還是自下而上推算?
Impact: 最後要帶出:在這麼大的市場裡,你要抓的份額是多少,會形成多大的事業。

 

實戰案例

 

曾輔導過的一個新創,他們一開始就把「全球教育市場」搬上簡報,說有上兆美元。

問題是,投資人心裡馬上打了問號:
「你能吃到這麼大的餅嗎?」

我們重新調整後,把市場拆解:

整體市場(TAM):全球線上教育產值約 3200 億美元,且每年以 10% 成長。

可服務市場(SAM):聚焦在「職場技能提升」領域,估計約 500 億美元。

可取得市場(SOM):以亞洲、年齡 25~40 歲的上班族為核心,用潛在學習人數 * 客單價推算,鎖定初期 5 億美元的市場空間。

 

這樣的拆解方式,讓投資人立刻感受到:
「你不是亂喊,而是有方法、有邏輯,並且清楚知道先從哪一塊市場切入。」

 

顧問觀點:市場不是用來炫耀,而是用來說服

 

我常提醒創業者:
市場規模不是比誰喊得大,而是比誰講得清楚。

 

投資人要看的不是數字有多驚人,而是:

你理解市場的結構有多深?

你選擇的切入點有多聚焦?

你能不能說清楚「先從哪裡開始,逐步放大」?

 

當你用 TAM → SAM → SOM 的邏輯拆解市場,並且用可信的數據或推算方法支撐,投資人才會相信:你不只是「看見大市場」,而是有能力「拿到屬於你的市場」。

 

艾克斯的財經視界
https://xmy.tw/news-cove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