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會議裡,有一個常被忽略卻一針見血的問題:
「你關係最好的導師或顧問是誰?」
這不是客套話。對投資人來說,這題其實在檢視,
▸ 你身邊有沒有值得信賴的智囊?
▸ 你是否懂得借力使力,而不是閉門造車?
▸ 你的決策背後,有沒有專業與產業經驗在支持?
很多創業者答得很空泛:「我們團隊自己會努力。」這種回答往往讓投資人感覺孤立無援,因為他們希望看到的不只是團隊,而是一張更大的「支援網」。
導師/顧問問題的四步框架(What → Why → How → Impact)
What:誰?
介紹你最親近的導師/顧問是誰,他的專業背景與產業地位。
Why:為什麼?
說明彼此是如何認識、為何他願意協助你,建立信任基礎。
How:怎麼幫?
舉例導師在戰略、產品、市場、人脈上的具體支持,避免只是稱讚。
Impact:帶來什麼?
用數字或成果展示:因為導師的建議,你少走哪些彎路,或因此加速了某項成果。
實戰案例
在我的輔導經驗裡,曾有個創業者的回答就非常具體:
「我們很幸運有一位顧問長期支持。他是某大型電商平台的聯合創辦人,現在擔任我們的榮譽顧問。當初我們在創業論壇上結識,他對我們的產品理念很有共鳴,主動提出願意協助。我們固定每兩週會面,他會幫我們審視營運數據,並針對商業模式給出具體建議。
例如,在他的提醒下,我們把原本的單次收費改成訂閱制,結果留存率在三個月內提高了 15%。此外,他還引薦物流業的前同事,幫我們快速建立全國配送合作,直接省下半年摸索的時間。
這樣的導師,不只是給靈感,而是讓團隊更快抵達正確的方向。」
顧問觀點:導師是投資人「間接的信任票」
我常提醒創業者:導師的存在,不只是錦上添花,而是一種「信任的背書」。
投資人會想:
這家公司是不是有人看得起?
這位導師是不是願意把自己的人脈和聲譽押上去?
如果出現問題,創辦人是不是有一個可靠的方向盤?
所以,這題最好不要答「沒有」。即便沒有知名大咖,也要說明你有誰在提供專業指導,例如產業前輩、學界教授、或資深顧問。
這也是我在募資顧問服務裡會特別強調的部分:幫創業者梳理並建立「顧問網絡」,讓投資人看見你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背後有人支撐。
一
艾克斯的財經視界
https://xmy.tw/news-cove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