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輔導的現場,我常說:創辦人衝鋒陷陣,CFO(財務長) 則是那雙看清地形、掌握節奏的眼睛。
很多公司能不能募得到錢、能不能平穩擴張,關鍵往往不在於產品或夢想,而在於 財務長的角色定位。
阿里巴巴副董事長蔡崇信曾提出「CFO 三重境界」的概念,我結合自己的實戰經驗,把它整理成更貼近創業場景的版本,提供給各位參考。
第一重:讓創辦人真正「說得出財報」
很多創辦人對報表的狀況是,看得懂,卻講不出來。
一位稱職的 CFO,應該能把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轉換成創辦人聽得懂、投資人願意聽的語言。
財報不是結帳工具,而是決策工具。
當創辦人能清楚地說出「為什麼毛利這樣變動?」「這筆資金回收要多久?」
投資人自然會覺得:這不是空想,而是可被信任的數字邏輯。
第二重:風險的預演者,而不只是記帳員
我在協助募資時,最常跟 CFO 一起做的,就是 「情境模擬表」。
把重大決策拆成樂觀、中性、悲觀三個版本,並對應資金回收時間與停損機制。
專業的 CFO 應該能直接告訴投資人:
「這筆錢如果失敗,只會影響一條產品線,不會拖垮整家公司。」
這才是真正讓投資人安心的語言,募資不是報喜,而是讓別人知道:
最壞情境下,你依然活得下去。
第三重:守護最珍貴的資源——注意力
創辦人最珍貴的不是錢,而是 時間與專注力。
一個成熟的 CFO,應該像創辦人的「策略整理師」,幫他聚焦戰線,分辨哪些要砍、哪些該全力衝。
投資人不只看你能不能賺錢,也會看你是不是懂得聚焦。
能守住 CEO 的注意力,把有限的資源花在正確戰場,就是 CFO 對公司最大的價值。
我的顧問觀點:財務不是報告,而是武器
在募資顧問的過程裡,我經常協助創辦人與 CFO 一起建立三套工具:
資金用途規劃表:每一筆錢怎麼花、要帶來什麼成果
三情境財務模型:模擬不同市場走向下的損益與現金流
注意力投資報表:檢驗哪些事值得 CEO 繼續花力氣
這些工具的目的不是「漂亮」,而是讓你在投資人面前,說得出清楚、邏輯與紀律。
結論:CFO,是讓投資人敢投的那個人
在創業路上,CTO 可能幫你做出產品,但 CFO 才是幫你把錢換成未來的戰友。
一位好 CFO,不只是守住財報,更是幫你設計風險、聚焦戰線,讓投資人看見你值得下注的理由。
一
艾克斯的財經視界
https://xmy.tw/news-cove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