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師,我的企業貸款分散在好幾家銀行,每個月繳款壓力大到喘不過氣,有沒有可能整合成一筆好管理又能拉長週期的貸款?」

這樣的提問,我幾乎每個月都會聽到好幾次,許多中小企業主苦於資金卡關,卻一再被銀行回絕:「企業貸款不能整合,沒這個制度。」

但我想告訴你,這不是制度問題,而是觀念問題,更準確地說,是沒有看懂財務結構背後的邏輯。

 

銀行說「企業貸款不能整合」的三個原因

從銀行角度來看,他們的說法不是完全錯。但我認為企業主更應該理解的是「為什麼銀行這樣說」:

企業沒有聯徵整合機制,不像個人貸款那樣能一鍵查所有負債資料。

各家銀行審核標準不一,無法用統一規則去做「合併貸款」。

除非有新銀行提供額度代償,不然原銀行並不會幫你主動整併。

但這些所謂的「不能整合」,其實只是說你不能用一個表單申請全部銀行幫你重組。實務上,完全可以用策略性的方式達成類似效果。

 

我的作法:從結構面「重配週期」,而非硬整合

我協助企業主處理財務時,不會問「利率幾%比較低」,而是先盤點現金流和債務結構。我常說:一家公司不是死在貸太多錢,而是死在借太短、繳太快。

像某位製造業主,年營收約 5,000 萬,貸款總額 1,000 萬,看似健康。但實際上短債比過高,導致每月本息還款壓力逼近 40 萬元,營運現金根本跟不上。後來我們透過以下方式解套:

把名下房產(市值約 3,000 萬)作為抵押

向新的合作銀行申辦 20 年期抵押型貸款,貸出 1,500 萬

用新貸資金代償原先 1~2 年內須償還的短期債務

結果是:月繳壓力從 40 萬降到 15 萬,現金流壓力瞬間解除。

 

貸款優化,看的不是利率,是「還得動多久」

很多人誤以為「低利率」就是最好的貸款,卻忽略了週期與現金流的影響,你該從這三個面向來檢視貸款結構:

資金結構是否健康? 如果大多數資金都是一年期內要還,等於天天在跑財務接力賽。

月現金流是否壓力爆表? 一旦某月營收出現波動,就可能資金斷鏈。

資金還有戰略彈性嗎? 如果全部都拿去償債,哪裡還有本錢投入轉型、升級或研發?

 

企業經營困難,不一定是經營不好

我接觸過太多明明產品有競爭力、營運穩定的企業,卻被財務壓力逼得寸步難行。不是因為不會賺錢,而是財務沒配置好。

身為募資與財務顧問,我的角色不是「幫你找錢」,而是陪你一起看懂結構、優化配置、模擬未來,找到一條走得遠、撐得久的資金之路。

 如果你也遇到現金流壓力、貸款結構卡關、資金用途卡死等問題,歡迎來聊聊,我會用我的實戰經驗與財務視角,給你最務實的選項與解法。

 

艾克斯的財經視界
https://xmy.tw/news-cove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