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創業多年的企業主來找我,他苦笑著問我一句話:

「我們公司貸款分散在四家銀行,月付快撐不下去了,能不能整合起來?」
「我問了幾家銀行,都說企業貸款沒辦法整合,這是真的嗎?」

我笑著回他:「他們沒說錯,但也沒說對。」

所謂「沒人這樣做」的確是體制現況,但身為顧問,我們的角色不是只給你制度解釋,而是要幫你把資源重新排列組合,打出能走下去的下一步。

 

❶ 銀行為什麼都說「企業貸款不能整合」?

這其實是要歸因於制度設計,不同於個人貸款可以辦理整合信貸,企業貸款在現行銀行體系中,會遇到幾個卡關點:

沒有企業聯徵平台:銀行之間無共用企業貸款資訊,無法直接「整併」

授信標準不一致:每家對財報、擔保品的認列方式不同,沒辦法「打包」

無主動代償機制:銀行不會主動用新貸來幫你償還舊債,除非你另找資金來源

所以,「不能整合」的意思其實是「體制內不能整合」,但從企業主的角度來看,我們只關心:能不能有解?

 

❷ 真正的問題不是總負債,而是還款結構失衡

我們來看這位企業主的例子:

年營收約 5,000 萬

向四家銀行貸款總額 1,000 萬

每月需償還本息 約 40 萬元

未攤還本金中,有約 300 萬在一年內要還

從帳面上看,負債比不高,但問題是:短債比例太高、週期太短,導致企業現金流喘不過氣。

你可以把這種狀況想像成:一邊跑步、一邊還要背著負重裝備爬坡,不喘才怪。

 

❸ 我給他的解法:用企業主名下不動產,重組資金結構

我們快速盤點後發現,這位企業主名下有筆 市值約 3,000 萬的不動產,原已貸 1,500 萬,還有約 1,500 萬的空間可以操作。

接下來,我們這樣做:

申請長天期抵押貸款:向合作銀行申辦 15~20 年期的抵押型貸款

以新貸代償短期債務:用貸到的新資金,清償原本壓力最大的短債

重組月繳結構:將原本每月 40 萬的本息支出,降至 10~15 萬

這樣一來,他不只把資金週期拉長、減輕月繳壓力,也為接下來的業務拓展留出空間。

 

❹ 這種資金重組的三大效果:

立刻改善月現金流
每月可省下約 25~30 萬元現金流,營運空間打開來了

釋放營運彈性
不用再靠壓縮薪資或暫停研發來過生活,而是可以正常投入該投入的地方

建立信用記錄與信任資本
長天期貸款如期還款,對未來的授信與募資,都有加分效果

 

財務顧問不是報表填空機,而是資源設計師

我常說:「很多企業不是做不好,而是資金配置做錯。」

企業融資的本質,從來不是去找哪家銀行利率比較低,而是重新設計「週期、結構、節奏」,讓資金成為你下一階段的成長助力。

當銀行說「不能整合」時,不代表你無路可走,只代表你需要一個會看圖說故事、能幫你規劃選項的人。

這,就是財務顧問的價值。

 

艾克斯的財經視界
https://xmy.tw/news-cove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