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媽咪老師Cindy

這個東西是需要?還是想要?

這個問題不只是小孩,對於成人也是道難題。逛街的時候,總覺得少一件白色上衣;化妝品專櫃試妝,總覺得少一個豆沙色口紅。忍不住當下的購物慾望,往往回到家,要把新買的衣服放進衣櫃,才發現衣櫃全是滿滿的白色上衣;把新買的口紅放進化妝包,驚覺已有3、4隻相同色系的口紅。

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重複購買情況,我先開始整理衣服與冰箱,孩子們整理書桌、購物前先詢問自己:「是需要?還是想要?」,用建立購物預算表三個方式開始練習需要還是想要。

第一步:開始動手整理、盤點現有物品

會重覆購買的原因包含:忘了曾經買過,或是東西買了亂放,導致找不到,只好再買一份。為了避免重複購買,我從冰箱與衣櫃開始分類整理。  

以前我家的冰箱塞滿了生鮮食品、外食與吃剩的食物,常常發生東西擠到最後面或是買到忘記而放到過期。善用收納格保存食物、買菜前先看冰箱有甚麼菜、每天晚餐後整理冰箱⋯⋯透過以上方式善用食材與注意保存期限,不只幫荷包省錢也幫冰箱瘦身。

我除了自己開始整理以外,也引導孩子把凌亂的書桌先分類成文具類、書本類、收藏類。依照不同類別放進相對應的抽屜與書櫃,整理成乾淨的桌面。整理過程中發現孩子的直尺有5支、橡皮擦有3個、膠水有3罐⋯⋯會有多的文具,也是因為亂放找不到又多買。所以經由整理知道已擁有的物品資產,購買前更能想一想是否有需要?是否已經有了?

第二步:購物前先詢問自己是需要還是想要?

「對於成人」當我整理過後,大致上清楚知道自己擁有衣服的顏色與款式,因此在逛街前先問自己:「這件上衣是否有類似款?是否有相同顏色?」更能清楚知道自己的購物慾望是需要還是想要。

「對於孩子」用遊戲的方式練習需要還是想要。去公園後,特別帶孩子們去超商,詢問要不要買水?這是需要還是想要?去超商繳費前,走到玩具區看玩具,詢問要不要買玩具?這是需要還是想要?

以前我總是害怕孩子犯錯,不讓孩子花錢。相反的,透過「需要還是想要」的遊戲提問讓孩子練習了解慾望與消費經驗,並從日常生活的購物中學習判斷是需要還是想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與消費習慣。

第三步:開始建立預算表採購

每年開學前的文具採購,可以跟孩子們討論購買清單並透過實際採買,引導孩子更認識需要與想要。我們先討論將採買的文具分類成需要與想要的部分,並寫上孩子認為的價格建立採購預算表。

到書局買文具時,孩子們把事前的預算討論全都忘光光。只想把看到的新奇文具、最新出版的書通通買回家。面對孩子的慾望,家長只需要指著預算表並用啟發式提問:「我們是來買『需要』還是『想要』呢?」

因為平常有練習需要與想要,孩子們想一下後回答:「買需要的文具,只是我也會想看看其他東西。」孩子們在家長們的陪伴下採購,學會在預算內安排需要與想要。

校外教學時,孩子也會應用啟發式問句問同學:「紀念品筆袋是需要還是想要?」,並提出比價方式:回家請家長查網路上的售價。經由我帶著孩子整理並練習需要與想要的遊戲,孩子即使不在我的陪伴下,也能明白需要還是想要,從小建立良好的消費觀念。

 

媽咪老師Cindy

媽咪老師聯絡簿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mommylife

師院美術系,藝大視傳所

原本為幼兒美術老師,

陪伴孩子成長中,學習了正向教養講師,陰瑜珈老師,兒童理財老師。

期望透過推廣家庭教育讓家長們理解與孩子共學共成長的美好。

延伸閱讀》

媽咪老師Cindy:從理財小白到教孩子理財—媽咪老師Cindy的學習歷程

媽咪老師Cindy:孩子問我們家有錢嗎?家長可以怎麼做?

加入i玩錢網站,免費下載金錢教育練習單,請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