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
2025年7月初,豐原發生一起震撼全台的家庭悲劇:一家五口,年齡橫跨六十至三十歲,在遭遇黃金代購詐騙、背負上百萬債務後,集體輕生,留下令人痛心的遺書。
這家人因長女透過美容師同學認識某團購主,陸續參與所謂的「刷卡黃金代購」。操作方式是:代刷卡者協助團購主刷卡購買黃金,將黃金交付後,團購主承諾會在繳款日前償還代購款項,並加發3千元佣金作為回饋。
起初,過程順利,款項與佣金皆準時到位。但後來團購主以王家的帳戶被列為「警示帳戶」為由,控訴他們違約,並要求賠償數百萬元,引發這起令人髮指的悲劇。
這事件不僅加深我對詐騙的痛恨,更凸顯理財教育的迫切性。當我們面對看似輕鬆可得的報酬時,絕不能忽略背後的風險與判斷。在與青少年分享此案例時,我提出五個關鍵的理財觀念,希望能成為他們面對社會現實的護身符:
一、投資絕非穩賺不賠
詐騙集團最常使用「穩賺不賠」的話術誆騙受害者。王家正是因為相信「刷卡黃金可獲3000元佣金」而掉入陷阱。青少年需培養思辨能力,避免被表象所迷惑,理解所有投資皆有風險,真正穩定的收益需靠長期規劃與分散布局。
二、不盲目聽從親友推薦
王家是透過熟人介紹加入「刷卡黃金代購」,卻未先查證對方的背景及交易的合法性。青少年應學習獨立判斷與求證,在投資前了解商品本質、確認平台是否合法,並適時向師長或專業人士諮詢。
三、具有法律意識
王家在未有合約保障下簽下本票,最終被追討鉅額賠償。青少年應理解法律文件的效力,不可輕率簽署任何金融契約,並學會辨識本票、保證人等常見的高風險條款。
四、有壓力要說出口
王家曾向議員求助,卻未報警或尋求法律資源。青少年若面臨經濟或心理困境,不應選擇沈默忍受,而是積極尋求師長、家人、心理諮商或法律機構的協助。被理解與支持,是度過難關的關鍵。
五、防詐意識要從小培養
詐騙集團常用「養、套、殺」手法,初期給予小額回報,逐漸擴張金額,再以違約名義索賠。青少年應熟悉詐騙套路,如假投資、假代購、假貸款等,並透過金融教育課程強化識別力。
這起命案令人痛心,但它也無聲地向社會敲響警鐘:「理財,不只是金錢的管理,更是一場關於選擇與價值觀的修煉」。若父母能主動與孩子討論時事中的理財議題,引導他們培養判斷力與風險意識,減少受騙的可能。
在AI世代,家庭理財教育不該只是教孩子如何省錢,更要引導他們洞察世界、做出正確判斷,走向穩健的道路。
媽咪老師Cindy
《最高教養術,媽咪老師的原子計畫》作者
師院美術系,藝大視傳所
原為幼兒美術老師,
陪伴孩子成長中,學習了正向教養講師、陰瑜珈老師和兒童理財老師。
期望透過推廣家庭教育,讓家長們理解與孩子共學共成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