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哈老師
這一次「普發現金一萬元」的政策,對想教孩子財商知識的父母來說,其實是一堂千載難逢的「金錢教育課」。這一萬元不光是現金,而是讓孩子同時學會「理財」與「防詐」的生活教材。只要父母願意陪孩子一起討論、規劃、練習,這筆錢就能變成孩子財商教育的開始。
領一萬元前,孩子先學會「防詐守門術」
早在政府是否通過普發一萬元前,新聞就報導有許多民眾因普發一萬元而被詐騙的消息,詐騙集團早就磨刀霍霍,利用他們最擅長的「假通知、假連結、假客服」來騙取帳號或個資。父母可以趁這次機會,帶孩子一起練習「防詐四不原則」——
- 不點:非官方網站(沒有「.gov.tw」)的連結一律不點。
 - 不填:個資、帳號、密碼,任何網頁或電話都不亂填。
 - 不轉:收到可疑訊息先查證,不要急著轉傳。
 - 不匯:只要有人催促「立刻匯款」、「幫忙確認帳號」,百分之百是詐騙!
 

如果想加深孩子的印象,可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測試孩子是否會上當,此時父母可以扮演「詐騙集團」,打電話、發假簡訊、傳假網站連結,模擬各種真實詐騙情境來測試孩子的「防詐能力」。當孩子能完成分辨真假任務,並喊出「這是假連結!是假訊息!」,代表他已經具備初步的金融素養與判斷力。
孩子領到一萬元,陪孩子開啟「信封理財法」
這次普發政策中,滿13歲的孩子可以選擇直接將一萬元匯入自己的帳戶。這是一個極佳的機會,讓父母陪孩子一起學習如何分配「人生這一筆屬於自己的大錢」。
「這一萬元到底要怎麼用?」父母可以準備三個信封,貼上標籤:「消費錢、成長錢、未來錢」。
- 消費錢:讓孩子學會區分「需要」與「想要」。例如想買玩具、書籍、體驗課程時,必須思考:這筆錢能帶來什麼價值?
 - 成長錢:是投資自己、學習成長的錢。可報名才藝課、AI創意營或理財課。
 - 未來錢:就是孩子的教育基金,可投入市值型ETF如0050、006208,實踐「長期投資」的概念。
 

這三個信封該如何分配,沒有標準答案。父母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這不只是預算練習,更是一次金錢對話。當孩子能清楚表達「我想把更多放在未來錢,因為想學投資」或「成長錢要多一點,因為想報AI課程」時,代表他們開始思考金錢與目標的連結。
信封理財法的核心,不在於金額,而在於培養孩子的金錢管理能力。
提升孩子金融素養的關鍵:共學 × 共存
孩子的財商不是一天就能養成,而是透過生活中的「共學、共存」慢慢建立而成。
2023年普發6,000元時,我跟孩子討論後他選擇全數投入市值型ETF——006208。
兩年過去,這筆錢從6,000元變成了13,000元。這段期間我們一起討論:「漲了50%要不要賣?」、「配息要不要再投入?」、「這檔ETF投資哪些公司?」
當你陪孩子「一起打開帳戶看投資績效?」「一起討論投資的下一步?」這些看似簡單的親子對話,其實是最自然的財商共學練習,孩子能學會如何面對金融市場漲跌,也更能理解投資背後的風險與長期投資的價值。
有鑒於6,000元的投資美好經驗,孩子相信「投資理財的重要性」,所以這次普發的一萬元孩子決定全部拿去投資理財。如果你也想開啟孩子的金錢教育,不妨從這次的一萬元開始,當父母願意共學、孩子共存教育基金,家庭就會成為最好的財商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