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AI 狂潮下,科技基金還能續抱、續扣嗎?

文/馬哈老師

最近身邊很多投資高手的朋友都陸續減碼?也有不少朋友私訊我「科技基金漲很多了,還要續抱嗎?馬哈老師你自己的定期定額真的完全沒停扣嗎?」

這波AI、機器人投資熱潮真的讓人無法想像,也覺得有點不真實,畢竟S&P 500的本益比都來到27.5倍高於2000年網路泡沫的24倍,科技類股甚至衝到38倍,但是定期定額仍可持續扣款,因為科技股看的是未來3–5年的產業大趨勢。

一張含有 文字, 數字, 字型, 螢幕擷取畫面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漲成這樣是不是該賣了」,這個問題背後就是大家對「AI趨勢」的不安。當科技股一波接一波上漲,短線震盪也越來越大,投資人的小劇場就出現了,現在還要勇敢進場嗎?我是不是當韭菜扣在高點了。我跟大家一樣,所以我想帶孩子一起檢視科技的未來, AI產業趨勢是否出現逆風?

AI到底能走多久?從三大主軸看科技產業的未來

如果現在把AI科技產業區分成三大方向,大致可分為「超大規模設備(hyperscaler)、半導體供應鏈、生成式AI應用」:

1. 超大規模設備(Hyperscaler):

根據花旗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2026 年超大規模設備(Hyperscaler)的 AI 資本支出將年增 24%,達到 4,900 億美元,同時也將 2029 年的預估值從原本的 2.3 兆美元上修至 2.8 兆美元。

這顯示未來伺服器需求將持續攀升,以滿足雲端運算服務供應商(CSP)和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在生成式人工智慧訓練與推理應用上的龐大算力需求。
2. 半導體供應鏈:

近期AI產業的大事就是OpenAI與NVIDIA宣布戰略合作,NVIDIA投資 OpenAI 1,000 億美元,OpenAI 不僅取得資金,也因爲有NVIDIA作為背後金主而具備更強戰略夥伴,同時甲骨文也獲得OpenAI五年3,000億元雲端設備訂單,而NVIDIA也獲得Oracle購買AI伺服器機櫃系統的訂單。這三者形成互利共生的「循環經濟體」,不僅化解了資金與產能疑慮,也讓AI生態鏈的合作更加緊密。

另一方面,各國政策加速推動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化。美國強調在地生產、中國則聚焦自主研發、材料供應、日本聚焦2nm製程,韓國鎖定DRAM與邏輯晶片。這些政策都驅動AI需求,半導體供應鏈也成為核心供應商,從晶圓製造、記憶體、IC設計、CoWoS先進封裝技術長期需求動能強勁,也讓相關設備與材料公司受惠。

3. 生成式AI應用:

根據Statista報告,全球AI市場將從2024年1,840億美元成長到2030年1兆美元。MarketsandMarkets報告也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市場將從2025年的713.6億美元,快速成長至2032年的8,905.9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43.4%。

推動這波爆發性成長的關鍵,主要有三大面向:

首先,企業快速導入應用工具,如Microsoft Copilot、Salesforce Einstein GPT、Adobe Firefly,改變辦公、設計與決策流程。其次,AI技術正加速透至多元產業,包括金融、醫療、製造與娛樂等領域,推動整體需求持續擴張。最後,商業模式逐漸成熟,訂閱制與API收費成為主流。以OpenAI為例,預估今年 ChatGPT 將實現約 100 億美元收入,顯示生成式AI市場長期爆發潛力大。

https://www.fundrich.com.tw/event/TISA/

未來可長期關注哪些科技基金,建議定期定額不要停

AI科技產業的浪潮一波著接一波,而機器人就是AI 2.0的延伸,可預期未來還會有更多應用場景。我們手上已經有科技基金,除了「續抱」,我也帶孩子重新檢視未來3–5年還能專注哪些科技基金?

根據晨星統計至9月底的數據,部份科技基金短中長期的定期定額報酬率表現相對亮眼。若以中長期績效表現及晨星5顆星評等作為篩選條件,共有3檔基金入列,分別是「統一奔騰基金」、「安聯台灣科技基金」跟「瀚亞高科技基金」,這三檔基金投資科技產業比重高達八成,涵蓋半導體、AI應用、雲端服務等領域。即使面對年初全球市震盪,基金表現仍相對穩健,展現科技產業的長期成長潛力。

不過,市場有漲有跌,建議投資人仍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度進行評估。

美股、台股不斷創新高,多數人都會很擔心「股市會不會快要回檔了?要不要先落袋為安?」如果你對AI產業的未來感到擔憂,不妨先觀察身邊的生活:有多少家人或朋友已經開始付費使用ChatGPT、Copilot、Gemini?再想想,未來你會不會希望家裡也有一台能陪伴與照護的機器人?
當答案逐漸明朗,你就會發現,AI各層面的應用其實已經一步步走入我們的日常。如果想長期累積孩子教育基金、自己的退休金,就是抓住趨勢、持之以恆定期定額,一起跟著這波科技大浪潮!

(以上為個人看法,非分析意見及推介建議,亦不代表基富通之立場,投資人請自行判斷投資風險。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本篇文章是基富通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