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哈老師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無論是新聞、社群媒體、Podcast,甚至各種線上課程,「AI」這個關鍵字幾乎無所不在?現在的AI不只會陪你聊天、整理資料,還能幫你寫作業、做簡報、剪影片,幾乎無所不能。而未來,它還要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我自己就非常期待「人形機器人」的誕生。

就在今年六月,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台北COMPUTEX的舞台上,興奮地宣布:「我們正在進入下一個時代——物理AI(Physical AI)!」緊接著,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也表示:「AI將從雲端走入現實,成為能行走、操作與協助人類的實體智慧生命體,客人市場是電動車的十倍,我很期待。」

聽起來有點科幻吧?電影《機械公敵》2035年的芝加哥,家家戶戶都有「NS-5」型智慧機器人(桑尼)協助我們生活,但我相信這些機器人都會遵循「機器人三大法則」,成為既安全又可靠的幫手。

什麼是物理AI?它代表什麼投資新機會?

既然「物理AI時代」已經來臨,那我們在幫孩子準備教育基金時,是否也該瞄準機器人、AI、電動車等具備長期成長潛力的主題型基金或ETF呢?在進入投資前,我會先帶孩子認識什麼是「物理AI」,讓他們了解科技如何影響未來的產業與生活,親子共學理財,共管教育基金,不只是存錢,更重要是孩子參與理財。

2024 年,由對沖基金Coatue主辦的EWM科技會議中,提出了著名的AI S曲線,將人工智慧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關鍵階段,清楚描繪出AI從技術基礎到實體應用的進化路徑:(見下圖)

資料來源:Coatue EMW,2024/07

階段1:建構AI所需的晶片(GPU)、資料中心、電力與雲端運算能力,是整個 AI發展的技術地基。

階段2:邊緣AI階段(Edge AI)。智慧手機、個人電腦具備AI運算與應用能力,進入我們的生活。

階段3:AI應用階段(Applications)。生成式AI普及,出現AI寫程式、AI客服、AI助理與自動代理人(Agents)等實用服務。

階段4:物理AI階段(Physical AI)。AI從虛擬世界走入真實場域,成為能「移動、操作」的實體智慧。應用包含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AI手術、AI藥物研發等。

簡單來說,物理AI就是讓AI長出「身體」與「行動力」。從自駕車、機器手臂到護理機器人、AI家庭管家,這些都不再是幻想,而是正在發生的科技變革。我們正處於這場第四階段的起點,而孩子的教育基金,也該開始布局與物理AI密切相關的機器人、自駕車與 AI 應用主題型投資機會

孩子教育基金的「AI與機器人基金」該怎麼挑?

該怎麼挑孩子的教育基金?建議可參考我的做法,善用透過基富通網站基金總覽中的「基金篩選」功能,然後設定兩大篩選條件:

①設定基本篩選條件:選擇「全部」境內和境外基金、基金類型為「全部」、組別鎖定「科技」,幣別可選「新台幣」和「美元」,這樣能聚焦在具國際視野的 AI 科技主題基金;
②精挑細選指標好基金:勾選「晨星評等四星以上」作為品質篩選依據,同時找出同類型中近三個月績效超過20%的基金,代表這些基金都有抓對AI科技趨勢。

https://www.fundrich.com.tw/event/TISA/

依此條件篩選,截至7月底,一共有20檔基金,進一步觀察其中的基金,如「富蘭克林華美高科技基金」、「野村高科技基金」、「統一奔騰基金」等,在近期市場波動中展現出相對穩健的成長動能。不過,建議投資人仍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度進行評估。

除了績效之外,我還會進一步檢視這三檔基金的投資產業,此時我會用「基富通基金平台」【基金比較】功能,比較這三檔基金的「投資區域」與「投資產業」,這3檔基金都以科技產業為主,但細分產業配置略有不同:

資料來源:晨星,截至2025/7/31,圖片來源:基富通官網

  • Hardware(硬體產業)是三檔共同重倉的核心產業,佔比皆在 49%~60% 之間
  • 半導體產業占比也高,野村基金(24.39%)與統一基金(24.17%)相近,富蘭克林則為 21.77%

我習慣使用「基金比較」這個工具,因為投資不能只看績效,更要了解基金背後投資哪些產業,這樣我才知道,它是不是符合我的投資目標,也能投得更安心。

AI將成為生活標配,你準備好為孩子打造第一桶金了嗎?

根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2025年7月報告)預測,2024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已達2,334.6億美元,到2032年將快速擴張至1.77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9.2%,可預見未來五到十年AI將成為生活中的標配了。

面對AI新世代的來臨,我們無法精準預測孩子未來會從事什麼行業、住在哪個城市,但我們能確定的是透過長期投資策略,分批布局AI、機器人主題科技基金,就能為孩子存下人生的「一桶金」。

本篇文章是基富通合作文

(以上為個人看法,非分析意見及推介建議,亦不代表基富通之立場,投資人請自行判斷投資風險。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