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稅,綜所稅、房屋稅、遺產稅、贈與稅⋯⋯財富管理顧問群整理每周重要的財稅新聞,幫大家掌握第一手稅務重點,管好荷包不縮水!

立法院19日三讀通過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為減輕單一自住房屋稅負、鼓勵房屋有效利用及合理化房屋稅負,財政部擬具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採全國歸戶差別稅率課徵等相關規定,自113年7月1日起施行,並自114年5月1日起開始繳納。

房屋稅條例修正重點如下:

一、對於房屋所有人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進行「全國歸戶」,除特定房屋適用較低稅率外,針對持有多戶且未作有效使用者調高其法定稅率為2%至4.8%,所有地方政府均須按全國持有戶數「全數累進」課徵。

二、特定房屋適用較低稅率:酌降房屋現值一定金額以下之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稅率為1%、出租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或繼承取得共有之住家用房屋法定稅率為1.5%至2.4%(原為3.6%)及建商新建住家用房屋在2年內者,法定稅率調整為2%至3.6%;超過2年之餘屋則適用2%至4.8%。

三、考量城鄉差距及各地方政府評定之房屋標準價格不同,爰授權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按納稅義務人持有房屋全國總戶數訂定差別稅率及其適用全國單一自住房屋優惠稅率之房屋現值金額。另為使地方政府前述之訂定有其準據,且為使發展類似之地方政府訂定之稅率不致差異過大,明定地方政府得參考財政部公告之基準訂定。

四、明定地方政府已訂定差別稅率及全國單一自住房屋之房屋現值一定金額,且均符合財政部公告之基準,如仍造成稅收實質淨損失,由中央政府補足;未訂定差別稅率者,應依上述基準計課113年7月1日起之房屋稅。

五、參考現行地價稅課徵方式,增訂自住房屋設籍要件,房屋稅由按月計徵改按年計徵,期房地持有稅課徵一致,簡化作業;另增訂信託房屋,與委託人或受益人持有之房屋併計戶數適用差別稅率,防止分散持有,規避較高稅率。

六、配合房屋稅改按年計徵,以每年2月末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及每年5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徵收,課稅所屬期間為上一年7月1日起至當年6月30日止。房屋使用情形倘有變更,納稅義務人應於3月22日以前向當地主管稽徵機關申報;使用情形變更致稅額減少,如逾期申報,自次期開始適用;致稅額增加,自變更次期開始適用。

七、參照平均地權條例規定,刪除當地民意機關推派代表參加不動產評價委員會之規定,並定明專家學者、民間團體代表擔任上述委員會委員所需具備不動產估價、土木或結構工程、建築、都市計畫等專業領域條件及其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二分之一,與定明任一性別委員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三分之一。

八、明定住家用房屋現值在新臺幣10萬元以下免徵房屋稅之適用對象,以自然人持有全國3戶為限,並排除非屬自然人(例如:法人)持有者之適用,防杜將房屋分割為小坪數,取巧適用免稅。

---------------------------------------------------------------------------------------------------------------------------------------

立院三讀通過!調高房租、幼兒扣除額

政府撒錢不手軟!立法院近日三讀通過《所得稅法》修正案,其中租金原屬於列舉扣除者,修法後改列為特別扣除額,其額度增加至18萬元,對租屋族將是一大福音。

但若納稅義務人是適用稅率20%以上、股利所得採28%分開計稅或基本所得額超過最低稅負免稅額(2024年為750萬元)者,都不能適用。

此外也排除有殼族,若本人、配偶、受扶養直系親屬在國內持有房屋,原則上也無法適用這項扣除額;領有租金補貼部分,也應自租金支出中減除。

幼兒學前扣除額從現行的現行規定納稅人五歲以下子女,擴大至六歲以下,並刪除排富條款,為鼓勵生育,第一名子女每年可扣除15萬,第二名以上每年可扣除22.5萬元,讓民眾有感!

若申報戶每年養育2名6歲以下的子女,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較以往年度至少可以多扣13.5萬元(3萬+10.5萬),若以稅率5%計算,將可省下6,750元。

---------------------------------------------------------------------------------------------------------------------------------------

營利事業短漏報所得額後縱無應納稅額,仍會被處罰

依所得稅法第110條第3項規定,營利事業因受獎勵免稅或營業虧損,致加計短漏之所得額後仍無應納稅額者,應就短漏報所得額,依當年度適用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計算的金額,按相關規定倍數處罰,但最高不得超過新臺幣9萬元,最低不得少於4千5百元。

舉例來說,近日查獲甲公司110年度短漏報已列報成本費用的營業收入67萬餘元,致漏報所得額67萬餘元,因甲公司110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原經核定全年所得額虧損100餘萬元,加計該短漏所得額後仍為虧損,雖無應納稅額,惟依所得稅法第110條第3項規定,仍應就該短漏所得額67萬餘元,依該年度適用稅率20%計算金額13萬餘元,按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規定,處罰鍰5萬餘元。

---------------------------------------------------------------------------------------------------------------------------------------

信託受託人不論有無信託收入,每年1月皆應辦理信託申報

信託受託人於信託成立後,應向戶籍所在地或營利事業登記地之國稅局申請編配扣繳單位統一編號,並依所得稅法第92條之1規定,於每年1月底前,向所轄稽徵機關申報上一年度各信託之財產目錄、收支計算表、受益人各類所得明細表及相關憑單。

信託財產不論是否發生所得,信託受託人每年1月底前都應填具上一年度信託財產目錄、收支計算表及相關文件辦理申報,若有逾期未申報者,請儘速向所轄稽徵機關辦理補報,如符合在稽徵機關未調查或未經他人檢舉前,已自動補報者,可減半處罰,又如當年度所得額在新臺幣6萬元以下者,可以免罰。

---------------------------------------------------------------------------------------------------------------------------------------

出售房地辦完實價登錄,即使虧損也別忘了申報房地合一所得稅

個人房地合一所得稅制自105年施行以來,屢有民眾出售屬個人房地合一所得稅課稅範圍的房地但發生虧損,誤以為只要向地政機關辦理實價登錄,即不須辦理房地合一所得稅申報,而遭罰鍰處分。

個人房地合一所得稅課稅範圍的房地交易所得或損失,不論有無應納稅額,皆應依所得稅法第14條之5規定,於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之次日起算30日內自行填具申報書,並檢附契約書影本及其他有關文件,向所轄稽徵機關辦理申報;其有應納稅額者,應一併檢附稅款繳納收據。

舉例來說,納稅義務人甲君於110年3月8日以新臺幣890萬元買入A房地,嗣於111年間以885萬元出售並於111年5月10日辦妥所有權移轉登記,交易結果為虧損,惟甲君未於111年6月9日以前辦理房地合一所得稅申報,經查獲,以甲君係房地合一所得稅制施行後第1次裁罰案件,處以行為罰1,500元。甲君不服,申請復查主張本次交易並無所得,且已依規定向地政機關登錄實價,不應處罰云云。經調查以房地合一所得稅係採自行申報制,個人出售房地不論有無應納稅額,均應向稅捐稽徵機關辦理申報,與甲君向地政機關辦理實價登錄係屬二事,駁回甲君復查申請,全案業已確定。

---------------------------------------------------------------------------------------------------------------------------------------

寶座做好做滿!!  「台北101」蟬聯11年「地王」寶座

近期台北市政府地政局公布民國113年公告土地現值,平均全市上漲0.29%,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完成,其中每年公告作為課徵土地增值稅基礎的公告土地現值較112年上漲 0.29%;每2年公告1 次作為課徵地價稅基礎的公告地價,則較111年上漲 4.02%,今年的地王寶座仍由「台北101」大樓蟬聯,以公告土地現值每平方公尺2,001,000元,換算每坪約661.5萬元,第 11度蟬連全市地王。

根據地政局統計,今年地價作業調查期間全市不動產買賣登記案量 25,186 件,較前一年同期減少 4,486 件,減幅達15.12%,主因受經濟景氣成長趨緩及利率調升影響,交易量創近 6 年新低。

各行政區評議結果,漲幅最大的信義區,核心商圈吸引許多企業總部、百貨零售業進駐,在商辦市場交易熱絡的帶動下,平均調幅 1.02%。

居次的中正區,具交通樞紐地位,在南門市場、中正橋改建等公共建設陸續完工帶動下,平均調幅 0.53%。

唯一下跌的士林區,近 1 期住宅價格指數年變動率下跌 0.87%,加以使用受限之保護區土地比例較高,平均調幅-0.57%。

全市 4,869 個地價區段,有 4,625 個地價區段,約 95%上漲,185 個地價區段,約 3.8%持平,59 個地價區段,約 1.2%下跌。

---------------------------------------------------------------------------------------------------------------------------------------

保險買得好,省稅沒煩惱

資產傳承的工具百百種,保險就是其中之一,但市面上的保險商品眾多,需要多方了解比較才能達到節稅並達到資產傳承的效果。

根據遺贈稅的規定,當被繼承人過世後,繼承人在繼承遺產前須向稅局申報將被繼承人的遺產,並繳清遺產稅後才能辦理移轉登記。然而,繼承人在面臨龐大的遺產稅時通常難以籌集足夠的現金,這時理賠金即可作為後代預留稅金的工具。
死亡給付的保險理賠金,指定受益人時除,可不計入被繼承人的遺產總額外,如果受益人與被保人不同,受益人所得的理賠金在全年合計數在,330萬元以下(2024年提高為3,740萬元)的部分免予計入基本所得額。

但若於保險契約期間中變更要保人,相當於要保人將保險這項資產無償移轉予他人,或是保險費由非要保人代為繳納,是屬於贈與的行為,超過免稅額額度需要課徵贈與稅。

國稅局未避免有心人士透過保險契約用於規避納稅義務,若發生高齡投保、重病投保、短期投保、躉繳投保、舉債投保、鉅額投保、密集投保以及保險給付相當或低於已繳保費,國稅局會依實質課稅原則,將保單價值計入被繼承人的遺產總額中核計遺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