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稅,綜所稅、房屋稅、遺產稅、贈與稅⋯⋯財富管理顧問群整理每周重要的財稅新聞,幫大家掌握第一手稅務重點,管好荷包不縮水!

財政部公布 5月稅收暴增1.1倍 

財政部公布5月稅收6,217億元,年增1.1倍,稅收倍增主要是因營所稅、綜所稅申報今年集中5月入帳。前五月總稅收1兆2,402億元,年增36%,創歷年同期新高。

財政部統計處專委梁冠璇指出,累計前五月創新高稅目包含:關稅、營所稅、綜所稅、營業稅、房屋稅、印花稅,及總稅收。創歷年單月新高的稅目是房屋稅。前五月實徵淨額與去年同期比較,以營利事業所得稅增加2,976億元、綜合所得稅增加368億元、營業稅增加78億元較多,土地增值稅減少162億元、證券交易稅減少150億元。

根據統計,5月營所稅3,193億元,年增12.8倍;1至5月3,369億元,年增7.6倍,主因結算申報期限恢復為5月底,入帳時點不同所致。5月綜所稅591億元,年增74.1%;1至5月2,060億元,年增21.7%。此外,5月貨物稅158億元,年增23.4%;1至5月貨物稅683億元,年增11.7%,都因進口車增加帶動稅額。

財政部表示,累計1至5月實徵淨額占累計分配預算數145.3%,占全年預算數40.4%。

----------------------------------------------------------------------------------------------------------------------------------------

公司辦理現金增資,原股東放棄依持股比例取得新股認購權之課稅規定

未上市、未上櫃且非興櫃之公司辦理現金增資,原股東放棄依持股比例取得新股認購權,如原股東單純放棄新股認購權利者,不構成贈與行為,若原股東形式上雖放棄認股,實質上係藉由其對公司董事會之掌控,洽特定人認購,該特定人為原股東二親等以內親屬,其認購價格與增資時每股淨值顯不相當應依實質課稅原則核課贈與稅。

臺北國稅局說明,公司辦理現金增資,原股東放棄認股,未認購部分公司可依公司法第267條第3項規定洽特定人認購,若原股東對公司董事會洽特定人之行為具直接或間接之掌控力,又該特定人為原股東二親等以內親屬,其認購價格低於增資時每股淨值,經核認放棄認股有違一般經驗法則,應依實質課稅原則核課贈與稅。

國稅局舉例說明,甲公司為績效良好之投資公司,股東僅A、B(薩摩亞商、唯一股東為A),持股各1/2,股東A擔任該公司負責人,該公司於106年間辦理現金增資200萬元(發行20萬股),增資時每股淨值153元,新股認購價格每股10元,股東A、B均放棄認股,由股東A之子C以自有資金認購18萬股(差額股數為員工認股),涉有無償轉讓新股認購權予特定人情形,經該局查獲,分別核定股東A贈與金額1,287萬元〔(153元-10元)×90,000股〕,補徵贈與稅106萬餘元;法人股東B贈與部分,另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7款但書規定,核定C其他所得1,287萬元,補徵所得稅438萬餘元。

----------------------------------------------------------------------------------------------------------------------------------------

購買預售屋至成屋始出售,注意持有期間起算日

個人向建設公司購入預售屋,於建案完工取得房地所有權後出售,屬於成屋交易,應適用成屋交易所得課稅規定,房地取得日為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而非購入預售屋訂約日,亦即預售屋的持有期間不得併同計算。

南區國稅局舉例說明,甲君於106年12月2日與A建設公司簽訂房屋及土地預定買賣合約書,購買B預售屋及其坐落基地,於108年5月20日登記取得B房地所有權,復於111年12月15日辦理出售B房地的所有權移轉登記。甲君辦理房地合一稅申報時,以B房地預定買賣合約書訂約日(106年12月2日)為取得日,按持有期間超過5年,稅率20%,申報繳稅,經國稅局依查得資料,核定甲君108年5月20日登記取得B房地所有權,持有B房地期間(108年5月20日至111年12月15日)超過2年未逾5年,適用稅率35%,補徵稅款新臺幣200,000元。甲君不服,申請復查,主張自簽訂買賣取得B預售房地權利至完工日期間,並未出售或移轉,持有期間應合併計算。國稅局在復查決定書指出,甲君出售標的為成屋,屬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1項規定房屋及其坐落基地的「所有權」交易,而非同條文第2項規定預售屋及其坐落基地的「權利」交易,二者課稅標的不同,所以,甲君出售B成屋應自取得所有權登記日(108年5月20日)起算持有期間,而不得將預售屋的持有期間合併計算。

----------------------------------------------------------------------------------------------------------------------------------------

不動產贈與移轉由受贈人繳納之土地增值稅或契稅,贈與稅額算乎你哉!

民眾張先生來電詢問想贈與名下土地及房屋給兒子,贈與土地公告現值為新臺幣230萬元、房屋評定現值為50萬元,贈與稅額如何計算?若由兒子繳納土地增值稅37萬元及契稅3萬元,可以從贈與總額扣除嗎?

高雄國稅局表示,依土地稅法第5條及契稅條例第7條規定,不動產因贈與移轉而發生的土地增值稅及契稅,依法應由受贈人繳納,且確實係由受贈人自行繳納者,得按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第19條規定,自贈與總額中扣除後計算贈與稅額。但如由贈與人出資代為繳納者,依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第1款規定,則視同為他人承擔債務,應以贈與論,須加計列入贈與總額中,已繳納稅款再自贈與總額中扣除。

國稅局以張先生之案例來說,贈與土地公告現值為230萬元、房屋評定現值為50萬元,若能提示土地增值稅37萬元及契稅3萬元係由受贈人(兒子)繳納之支付證明等相關資料,則贈與淨額為-4萬元(230萬元+50萬元-免稅額244萬元-37萬元-3萬元),免課徵贈與稅;若由贈與人(張先生)代為繳納該土地增值稅37萬元及契稅3萬元時,則贈與淨額為36萬元(230萬元+50萬元+37萬元+3萬元-244萬元-37萬元-3萬元),應課徵贈與稅額3萬6千元(36萬元*稅率10%)。

----------------------------------------------------------------------------------------------------------------------------------------

保單變更要保人 課贈與稅

將保單要保人無償變更為他人時,意味要保人將保單在《保險法》上的財產權益,無償移轉給他人,屬於贈與行為的一種,原要保人應依規定申報贈與稅。

南區國稅局表示,無償變更保單要保人應依規定申報贈與稅外,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死亡前兩年贈與財產,須併入遺產課稅。因此,如果變更要保人是在原要保人死亡前兩年發生,且變更為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及其配偶、父母、兄弟姊妹及其配偶、祖父母等人,保單價值準備金也要依規定併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

國稅局舉例,A女士買了一張價值500萬的人壽保單,要保人與被保人為自己、受益人為法定繼承人。依財政部先前解釋,如果人壽保單未涉及重病、高齡、短期、躉繳、密集、舉債、鉅額及要保人與被保人非同一人等情況,當要保人(同被保人)過世時,我國將認定為合理自用保險,其死亡給付免列入遺產課稅,繼承人獲得保險死亡給付可享有3,330萬元內最低稅負免稅額。

然而,如果A女士2022年更改要保人為女兒,國稅局將依壽險公司資料認定為A贈與給女兒保單行為,依贈與稅級距核課10%稅負,因此500萬元扣除掉每人每年的244萬元贈與額後,要課25.6萬元(256×10%)贈與稅。

----------------------------------------------------------------------------------------------------------------------------------------

留意風險  免稅天堂新規

經媒體報導有在英屬維京群島(BVI)布局的台商留意,根據BVI經濟實質法新規,透過BVI支付台幹薪資,今年起也須完成經濟實質申報,揭露財務及非財務資訊,提醒台商留意規定及未來查核風險。

近期陸續有設立於BVI的公司接獲當地主管機關來函,要求提供銀行往來資訊、財務報表等,並說明經濟實質申報內容。

今年初發布的BVI經濟實質法施行細則更新版中,要求企業自2022年1月1日起的財務年度開始,取得收入與否並非判斷BVI公司有無從事相關活動的依據,即使沒有收入,也可能被認為從事相關活動而須進行經濟實質申報並揭露相關資訊。

最常見情況是,部分企業透過BVI公司支付高階管理人員薪資,過去由於僅是支付、沒有收入,不用申報經濟實質;但新規認為支付這類薪資屬於「集團總部活動」,自今年起須完成經濟實質通知及申報,揭露相關財務、非財務資訊。

----------------------------------------------------------------------------------------------------------------------------------------

 

獲得Richbar第一手稅務資訊,馬上點https://bit.ly/3vLNskJ
或掃描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