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星
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可互動及協作的虛擬世界,正向我們的現實世界以及資本市場席捲而來。Facebook已更名為Meta,而微軟、輝達(NVIDIA)及超微半導體(AMD)等科技巨擘也熱烈關注元宇宙的發展潛力。然而,元宇宙所仰賴的技術是否也能在2022年為半導體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在一份標題為「2024年亞洲晶圓代工廠可能由晶片短缺轉為過剩」的新研究報告中,晨星針對元宇宙、物聯網以及電動車等一些最新技術發展對半導體產業所造成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元宇宙能為半導體公司帶來可觀的潛在優勢,但亦可能失衡,因為具備先進設施有能力生產晶片的大型製造商才會是最大的獲益者。該報告預期,汽車應用及物聯網的晶片增量需求將低於2021年所新增晶片產能的一半。一旦代工廠產能投入量產,目前的晶片短缺情況將在2024年轉為過剩

在這樣的情況下,晨星認為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2330.TW)是半導體產業中唯一能持續維持自2020年第三季以來強勁財務表現的公司

晨星駐港股票分析師及該報告作者李旭暘(Phelix Lee)表示:「元宇宙、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等這類熱門話題會一直出現,但我們的分析顯示,就算所有這些話題名符其實,半導體過剩的情況依然會發生。」

 重點摘要:

  • 元宇宙相關概念在未來5到10年間還不會實現,除非出現「革命性」的顯示技術
  • 直至2025年,「物聯網」及汽車應用的成長只會佔用晶片產能增量的40%
  • 自動駕駛技術主要有利於台積電及三星電子(5930.KS)等領先代工廠。其他晶圓代工場則是小幅受益於成熟產品外包比例提高。
  • 2021年前五大代工廠的總資本支出預算按年增長(65%),高於晨星對整個2020年至2025年期間的代工市場預計增長(5年60%)。歷史週期顯示,資本支出同比強勁成長後,市場成長通常會出現顯著放緩。
  • 2022年下半年將出現半導體短缺緩解跡象。一旦目前所宣布的大部分晶圓廠產能在2024年投入量產,便可能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
  • 我們對中芯國際(0981.HK) 未來三年股價前景並不樂觀,由於目前晶片價格上漲,且到2023年之前幾乎未新增產能。

看更多晨星文章

關於 Morningstar 亞洲及 Morningstar, Inc. Morningstar 亞洲是國際獨立投資研究機構 Morningstar, Inc.旗下的子公司。Morningstar, Inc.是全球目前最主要的投資研究機構之一,業務遍及北美、歐洲、澳洲及亞洲,為一般投資人、投資顧問及機構投資者等專業人士提供專業的財經資訊、基金、股票的分析及評級,並致力於發展具實用性、操作簡易及功能顯著的分析應用軟體工具及服務等。Morningstar 提供的投資數據資料超過540,000 個項目,包括股票、基金及其他投資產品,同時亦為證券、指數、期貨、期權、商品、貴金屬、外匯及財資市場超過 1,900 萬項即時數據。Morningstar 亦有提供投資管理及顧問服務,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 ,Morningstar 所管理及給予投資建議的資產約 1,950 億美元。

延伸閱讀》

晨星:通膨、貨幣政策兩難題  債券面臨窘境

晨星:台灣基金第三季淨流出金額522億新台幣,創近5年來新高

加入i玩錢網站,免費下載金錢教育練習單,請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