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財經掃描

  • 美、中將重啟面對面貿易談判,美國總統川普與國會就暫停債務上限和預算達成協議,標普500指數約40%企業已公佈財報,超過76%企業獲利表現優於預期,加上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也優於預估,美國三大指數周線皆收紅,標準普爾500和那斯達克指數創新高紀錄
  • 本周歐股財報優於預期,整體表現不俗,但新英國首相強森重申將致力於10月底脫離歐盟,加上ECB(歐洲央行)宣布維持現行利率不變,ECB總裁德拉吉表示,利率將保持在目前或更低水準至少至2020年上半年,但也重申歐洲陷入衰退的風險偏低,且提到官員對於刺激政策的內容看法不一,「鴿」味淡的言論導致歐股漲幅收斂,德國、法國股市本周漲幅都超過1%。
  • 中國的科創板正式開市,原本市場擔憂其吸金效應對A股其他市場造成影響,不過本周上證指數連四漲,已逼近3000點關卡,深證成指單周累漲120點或1.31%,創業板指則累漲1.29%
  • 台股持續維持高檔震盪,數度展現挑戰「萬一」關卡氣勢,但近關情怯,最後收在10891.98點,單周漲幅約1%,周線三連紅。香港是本周兩岸三地市場中表現最差的,示威事件影響市場對香港的信心,本周港股跌了1.28%
  • 總經數據方面,美國第2季GDP年增率2.1%,低於第1季的3.1%,但優於預期,6月耐久財訂單增加2%,也優於預期。
  • 歐元區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6.6,比6月改善,但仍疲弱,7月綜合PMI初值從前月的52.2下滑至51.5,低於預期。

全球股市一周表現

圖表來源:財經M平方

短評:7月最後一周重要事件多 投資人宜未雨稠繆

7月30到31日,美、中將在上海舉行面對面貿易磋商,也是在這兩天,聯準會將召開利率會議,市場預期將降息1碼,若真的啟動降息,將是2008年12月以來首次降息。

不過投資人要做最壞打算:萬一沒降息,該採取何行動?更不好的情況是,本次中美貿易磋商要取得重大突破有難度,畢竟就許多結構性議題上,雙方仍有歧見,在這之前投資人宜先想好,可以先做好什麼準備,未雨綢繆。

國際匯市一周表現

短評:美元指數來到98 人民幣量縮、價格微跌

美國經濟數據優於預期、川普與國會就暫停債務上限和預算達成協議,美元指數本周走強,並觸及重要的98關口。不過,由於川普對於美元走強很不滿,甚至在美元漲到98後,揚言可能要祭出新措施,抑制美元過度走強的可能性,加上聯準會即將舉行利率會議,所以投資人不宜對短線的強勢走勢過度樂觀。

在岸人民幣對美元上周量縮價跌,但波動不大,收在6.8798元兌1美元,累計單周小跌0.05%。

主要原物料近一周表現

圖表來源:財經M平方

短評:國際油價小漲 PTA、甲醇跌幅大

伊朗油輪爭議仍持續,加上美國經濟數據優於預期,提升了市場對原油需求的預期心理,本周油價小漲。

本周中國的化工期貨表現黯淡,PTA(純對苯二甲酸)、甲醇皆出現明顯的跌幅。進入7月後,紡織業者進入夏季高溫的產業淡季,紡織廠原料備貨天數來到20到30天的高水準,同時新訂單減少,廠商來不及消化庫存,導致PTA價格急跌,本周連兩天跌停,單周累跌逾9.6%,最低一度跌破每噸5300元人民幣,甲醇也因為時節來到消費淡季,供應過剩,庫存升高,本周跌了逾5.7%,失守每噸2100元人民幣關卡。

言起觀點:7月底前觀望情緒趨濃 慎防非理性短線獲利了結賣壓

IMF(國際貨幣基金)最新出爐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2019、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計分別為3.2%、3.5%,比IMF今年4月的預測值再下調0.1個百分點,這已是IMF今年連續第三次下調增幅預期。

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交易,先前我們說過,其「吸金」力量是否對其他中國主要股市的排擠效應,需列入觀察。以本周情況來看,雖然科創板經過短線炒作後便有回歸理性的跡象,整體而言A股表現也不差,但美國降息的預期是支撐大盤上漲的動能之一,只是該因素的影響力不會比中美貿易戰來得高。

7月最後一天即將到來,美國聯準會的動作、中美貿易戰談判結果都要揭曉了,觀望情緒轉趨濃厚是免不了的。即便美國真的降息,但若是談判結果不如預期,來自降息的資金面利好能支撐市場多久?沒人能預測。再加上IMF再度調降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對於已漲高的美股,或是來到波段新高的A股、最近多頭氣勢偏強的台股,都勢必形成壓力。

在這樣詭譎的階段,投資人最好做最壞的打算,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資金及未來判斷,是否先將某些部位獲利了結?或是加強避險操作?總之,現在順勢而為的必要性更高了,而且更要小心因為未知數過多,市場湧現非理性短線獲利賣壓的可能性。

從中國的商品市場,我們也可以體會這樣的道理。6月漲了2成的PTA,7月拉回,PTA暴漲暴跌又導致下游聚酯產業7月虧損情況加劇,為了降低「失血」幅度,愈來愈多聚酯廠選擇停產、放假,聚酯開機率嚴重下滑,導致聚酯累庫情況嚴重,又拖累PTA價格下調。

這就是為什麼市場走勢總是「怎麼漲就會怎麼跌回來」,不理性的暴漲或暴跌都會影響市場的正常供需,但這只是短線的,長期的供需終歸趨於穩定,一般人想在暴漲暴跌的走勢中撈一筆,其實難度很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提醒投資人,漲多的不要碰,即使賺不到最後的漲勢,避免受傷才是首要考量

更多言起投資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