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實踐」,而金錢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們在經濟上獨立,能妥善管理自己的錢財,好好經營自己的生活。但是韓國的現實狀況不一樣,就算找到工作賺了錢,還是有相當多人並未脫離父母獨立。很多人過了三十歲還是與父母住在一起,而猶太人從孩子十三歲開始就把他視為成年人,到了二十歲離開父母獨立更是理所當然的事,猶太人對孩子的「經濟獨立」有著嚴格的文化。

十三歲就足以經濟獨立

韓國並沒有特別的「成年禮」,大多都是幾個好朋友聚在一起慶祝。但是猶太人十三歲就舉行成年禮,猶太教的成年禮(Bar Mitzvah)很盛大,與婚禮一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儀式之一。

猶太孩子在成年禮前一年就會開始準備,背誦聖經、學習如何祈禱,樹立正確的自我認同。成年禮時,朋友、親戚、左鄰右舍許多人都會齊聚,祝福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大人」。前來祝賀的人都會給予祝賀金,金額依據父母社會地位的不同而有差異,但總是一筆為數不小的金額。最重要的是這筆錢父母不會私自花用,而會進行各種股票、債券的分散投資來增加資金,直到孩子二十歲。如此累積下來的錢,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隨時都可以動用。

孩子到了二十歲就正式在經濟上獨立,這並不只是猶太人獨有的文化,在大多數西方先進國家中,到了二十歲還沒有獨立的話,會招致許多異樣的眼光。他們通常會搬出與父母同住的家開始獨自生活,自己賺錢並經營自己的生活。當然,以韓國的情況來說要經濟獨立確實比較困難。房價太高,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不僅很難找到房子,就連工作機會也不足。但真正的問題在於社會整體的氛圍,大家普遍認為年輕人即使經濟不獨立也沒什麼關係。但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讓二十歲的青年無憂無慮獨立生活,雖然辛苦又困難重重,還是要離開父母,抱持為自己人生負責的心態獨立生活。

猶太人的成年禮儀式是讓孩子準備和計畫經濟獨立的起點,透過祝賀者給予的祝賀禮金進行投資,來教育孩子投資的重要性,讓他們學習接觸比零用錢更大規模的金錢。在孩子十三歲舉行成年禮之後,到二十歲完全經濟獨立這七年間,孩子都了解那筆錢「雖然是我的錢,但現在還不能用」,也清楚明白那筆錢會透過投資慢慢增加。同時也學習,在那筆錢真正成為自己可以使用的錢之前,必須忍耐。

是誰養出了「袋鼠族」

許多猶太人會創業,這也與他們的成年禮文化有關。以色列政府積極鼓勵創業,雖說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接受培養挑戰精神的教育,但如果沒有種子基金(seed money),要挑戰創業還是沒那麼簡單。而猶太青年在完全成年前七年間累積的屬於自己的錢,就可以活用為種子基金。

孩子獨立出去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當然會有不少父母覺得捨不得,有著「孩子離開我的懷抱」的想法。但這是成年和成為社會人士必經的過程,為了孩子的人生著想必須這麼做。父母應該祝賀孩子獨立成堂堂正正的成年人,應該為自己一路以來養育孩子的成果感到欣慰。

「袋鼠族」的增加,或許可以說是父母那一代容忍的結果。回顧自己成長過程的辛苦,懷著絕不讓自己的孩子也受那種苦的心態,過分寬容地養育孩子。雖說對孩子的愛是天經地義,但我們應該反思,在經濟中過度保護是否會成為孩子獨立的絆腳石?

父母必須改變觀念,誰不希望孩子可以幸福,但那種幸福應該是教育孩子能夠獨立自主。那才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本文摘錄自《塔木德親子財富課:向猶太人學致富,從小開始》第1課,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