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比特幣問世十週年之際,區塊鏈資產再一次經歷經濟週期的洗禮。只是與之前相比,過去一年內加入區塊鏈的人數多了數倍,其中大部分是那些懷揣理想的年輕人。 在這一輪低谷中,他們正在經歷著什麼呢?
對於區塊鏈,至少對外宣稱的是自由主義,是公開公平,是“只要你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的價值觀。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當前的事實,並非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這個年輕化的、貌似也非常自由化的區塊鏈,其實存在著非常多這樣的人——他們老老實實地鑽研技術、撰寫報告、四處佈道。但是,他們從這個行業裡得到了公正的回報嗎? 沒有。 對於絶大部分人而言,“被低估”其實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它不僅出現在區塊鏈行業,幾乎存在於所有行業,畢竟準確量化一名員工、一個企業的價值非常困難。可以這麼說,只要你“打工”或是創業,就一定會有被低估的情況發生。 在傳統領域,員工如果覺得受了委屈,跳槽就OK了。所以我們看到,近年來年輕人跳槽的頻率在逐步提升,過去不在一個企業待滿一年會給自己的簡歷減分,現在“一個月一換”式的跳槽,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是,身處區塊鏈行業就不一樣了。在這個蠻荒之地,如果一個人覺得踏踏實實做事卻仍然得不到自己所應有的待遇,那他除了跳槽之外,很可能還會去做另一件事——作惡。 在目前的區塊鏈領域,“作惡”是一個非常模糊、沒有清晰定義的詞。對於區塊鏈這樣一個處於發展早期,還非常脆弱且敏感的行業來說,若你作為行業的參與者,不能為這個行業的發展做出什麼正面貢獻,反而在通過各種方式去給它帶來負面影響,那你其實就是在作惡。
但是為什麼善會缺席?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在當下的區塊鏈行業,作惡的收益要比行善的收益大得多,而所冒的風險與成本卻格外低?
很不幸,從現實情況來看,確實如此——發Token收割新入場者,收入永遠要比工資來得猛;碰瓷名人獲取流量,永遠要比老老實實幹活來得快。 即便由此迎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在這個行業的蠻荒的階段,也不會受到過多的懲戒,反而是有N種方式可以給自己“洗白”。比如,你可以入股行業媒體,你可以暴力拉升區塊鏈資產價格,你可以買通“大V”站台……那些無知的新入場者和寫手們的諂媚,足以將作惡者此前的污點“舔”得一乾二淨,最終讓他們名利雙收。 而那些默默行善的人,卻因為死板地“遵守規則”,而錯失諸多機遇,反而被那些作惡的人戲稱是“老成守舊、沒有魄力”。甚至在未來的某一天,還很有可能被那些靠作惡發家的人收購掉,空留一份不能當飯吃的情懷,就此消失在行業中,任由後人評說。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希望用區塊鏈來實現一個“懲惡揚善”的世界。但當前的區塊鏈行業,卻瀰漫著一股“懲善揚惡”的風氣。人世間最荒誕之事,大概也不過如此。正如這句話所言:“我們每個人都會得到與自己德性相匹配的下場。”區塊鏈行業亦如是。 對於一個行業來說,作惡得逞,要麼零次,要麼無數次。因為只要第一個作惡者“洗白”成功,那後續就會有無數人將其視為標竿而隨之模仿,整個行業的作惡行為就會如同開閘的洪水一般勢不可擋。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區塊鏈領域的形象,不堪入目。整個行業在一番瘋狂的大撲騰之後,終於引來了正規軍的批量入場。 而讓正規軍驚喜不已的是,他們以為在海量資金投到這個領域之後,區塊鏈行業理應是一片大紅海,結果卻發現:在區塊鏈行業,那些正經的研究和佈局工作,竟然有很多是秩序真空。換言之,在過去一年投進區塊鏈行業的海量資金,根本沒多少落到那些真正做事的人手中。 就在這時,最具戲劇性的場景出現了:一些此前道貌岸然的區塊鏈從業者和投資人,突然開始槍口一轉,狂噴區塊鏈技術侷限性如何之大,DApp多麼無用之類的話。完全忘了七八個月前,自己還在那兒高呼區塊鏈是“人類第九大奇蹟”,“第五次工業革命”,“將會引發全球治理結構的改變”,“最終成為人類命運的拐點”等等。 但很抱歉,目前無論是區塊鏈,還是絶大部分的區塊鏈從業者,並不應該替上述這些投機者背黑鍋。很多勤勤懇懇的實幹家完成了他們應該做的本職工作,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做得要比預期更好。 反倒是某些手裡掌握著很多資源的人們,他們又做了什麼?他們有讓這些踏實做事的年輕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嗎?在他們所扶植的那些收割者,把香檳擺滿整整一個酒吧吧檯的時候,那些老老實實做事情的年輕人又過著怎樣艱辛的生活? 別再扯什麼“區塊鏈行業超級高薪”的謊言了。幹這行的都知道,很多年輕從業者的生活狀況並非如傳聞所言。他們現在很可能擠在人頭攢動的地鐵、公交裡,刷著屏幕都碎了的舊手機,愁著下個月沒著落的房租,手頭的花銷只能靠刷信用卡來解決。 對於一個稍有健全常識的局外人來說,當他看到這樣一副場景,還有動力去加入行善者的隊伍當中嗎?99%的局外人都覺得:在這個行業行善?絶對是“傻子”。
當代年輕人,其實非常開通,他們很多時候對所謂的“回報”,並不僅僅侷限在經濟利益上。如果你能給他們提供很好的學習成長機會,或是幫助他們增加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即便拿到手的工資沒那麼高,他們也會願意在一段時間內向你出售自己的時間。 好,那作為企業主或是投資人,可不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
如果上面這些最起碼的行為都不願意做,請問扯別的有什麼用?年初神化區塊鏈和現在妖魔化區塊鏈的人有不少交集,那些埋怨著區塊鏈行業環境不好,卻又不願意為其健康發展做一點點貢獻的人,其實跟他們所Diss的作惡者,本質上是一樣的。 近期,網上關於“張X平有沒有被低估”的爭論還在持續發酵。然而,往事不可追,來者尤可鑒。在很多人還在為張X平的離職痛心疾首時,為什麼不放眼當下,環顧自己的周圍,看看所處的區塊鏈領域裡有沒有李小平、王小平、趙小平這樣的人?如果有,為什麼不讓他們過得更好,讓整個行業行善的人能活得更有尊嚴,從而讓整個行業能夠更健康陽光地發展下去呢? 畢竟,一身正氣評論他人不算什麼大能耐,類似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能夠身體力行地做好,才是真本事。否則的話,無論是這個行業中的作惡者,還是行善者,亦或是那些默許懲善揚惡發生的旁觀者,在中國區塊鏈行業淪落之時,最終都將面對自己給自己下達的命運判決,正如那個耳熟能詳的心靈雞湯一樣:“一個偷竊麵包的母親有罪。同樣,令一個母親不得不靠偷竊來養活孩子的社會,以及我們在座的諸位,同樣有罪。” 話說回來,很多行業在初期發展之時,都存在類似一擁而上的躍進式發展,以及之後一地雞毛的景象。但對於真正有價值的行業來說,放眼大週期,堅守下來真正做事的人們,終將見證之後的波瀾壯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