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看到了2017年下半年比特幣一帆風順,一路飙升了翻了20倍,突破一幣十萬,便感覺三觀都在顫抖,但我已經在其中沈浮了兩輪。
13年年初,我在一個理工科朋友的推薦下第一次知道了比特幣。
他滿懷信心的給我講解了比特幣的功能,還滿懷信心的表示比特幣會漲。
當時我不以爲意,但隨後這哥們買入了比特幣,當我聽說比特幣上漲之後了解到他已經成了百萬富翁。
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很低落,這簡直是錯過了一次“暴富”的機會啊。
但隨後比特幣出現了大跌,我便心裏稍微有些平衡。
但不想再次遇到比特幣暴漲的2017年,回想起來,如果17年年初買入年底賣出又是一次機會。
隨後國家出台了監管政策,給我心裏也帶來了一些安慰,幸虧沒有投資啊。
但目前看來,假如2013年便買入,無論如何都已經財富自由了。
有時候不得不感歎命運的神奇,如果當時聽了他的話,但人生沒有如果……
其實後來想想,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那麽第一個吃蜘蛛的人呢?也是有的,但有可能被毒死了……比特幣也一樣,我們看到的是有人掙了很多錢,看不到的是背後又有多少人虧了錢。
2013年大漲後大跌,市場上多少投資者在哀嚎,2014年,苦苦支撐數月的割肉者又是如何黯然離場。
2015年,多少比特幣愛好者默默煮挂面。
2016年,世界最大交易所被盜,多少人被杠杆逼得跳樓。
即便是2017年,又有多少人真正獲益。
恐怕是有的,但背後又有多少人被套牢。
我們總看到別人趕上了機遇,而自己還是生活平平,感歎中不斷錯過,但重來一次,不得不說,恐怕大多數人還是要錯過。
在金融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幸存者偏差,你看到高收益的投資,之所有成功,是因爲他們都活下來了,而事實上更多的的已經死去的,而你並不會看到。
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由于幸存者偏差,人們往往選擇看到收益而漠視風險。
風險偏好決定了個人投資取舍。
退一步來說,最普通的場景就是,有人暴富後歸零,也許會再次東山再起。
有人安穩的過著小日子,或許時而感歎自己錯過機遇。
對于比特幣,確實給了我衝擊,但長遠來看,一個人的命運和財富,不僅要看自己的努力,還要看曆史的發展,未來比特幣真的能實際有效的運用在某些方面,那自然是好的,不能有效運用,其發展也有一定的過程,而我們要做的是不斷的學習。
有些人在其中有中了彩票的運氣或是努力學習帶來了成果,我們不必嫉妒,有些人即便是走運,但若是出現德才(財)不匹,也許容易誇大認知邊界,又何談這是一出喜劇呢?時下看來,整個市場確實也出現了一些泡沫。
面對比特幣,馬雲的態度是沒有太大的興趣。
馬化騰指出,人人都可以發行數字貨幣,那麽安全和監管在哪裏?丁磊也指出,沒有擁有過一個比特幣。
回歸目前,也許對于比特幣唱空唱好的有之,但我們更應該關注到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本身是一個技術,這個技術本身沒有問題,也能解決很多問題,應用場景很豐富很廣泛。
如何實現區塊鏈的廣泛應用,才應該是發展中最大的關注點。
也許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暴漲暴跌曾經影響了你的三觀,但區塊鏈才應該成爲民衆關注的重點,激濁揚清促進技術的發展。
金色學院作爲全國首家開設區塊鏈培訓課程的專業機構,其産品覆蓋通識教育、創投教育、技術培訓、項目孵化四大領域,講師資源覆蓋整個區塊鏈行業的頂級大咖,可以爲學員們在項目孵化、創投對接、媒體對接等方面提供不小的助力。
助力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
金色研學社作爲金色學院旗下機構,不斷爲您提供行業熱點信息,關注我們,與時代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