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究員Jackie Choy
在《新興市場的演變》一文中,我們討論了新興市場股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組成部份,以及不同時期主導此資產類別的因素。Ben在文章強調的其中一點,中國佔新興股票市場的比例愈來愈高。中國股票在1996年9月首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時,僅佔基準總市值的0.46%;而截至2018年3月,中國股票佔指數高達29.9%。我將會在本文探討中國市場在過去20多年來的變化。
過往記錄:強勁表現,令人折騰的波動性 。
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成立約7年後,MSCI中國指數於1995年10月31日面世。由2001年3月至2018年3月底,MSCI中國指數的年度總回報率為12.2%,遠高於反映已發展市場股票表現的MSCI世界指數的6.0%。在同一期間,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年度回報為10.7%。如圖1所示,從2003年中開始,MSCI中國指數的表現開始正面偏離MSCI世界指數。中國股票相對已發展市場股票的相對累計回報在2007年環球金融危機前達到頂峰,繼而急速滑落,在至2014年中期間普遍表現未如理想。近期中國股市表現強勁,2017年MSCI中國指數大升54.1%,同期MSCI世界指數升幅為22.4%。


 與中國股市強勁的絕對和相對表現主要源自高水平的波動性。MSCI中國指數在過去經歷的波幅遠高於MSCI世界指數(以月度回報的標準差衡量)。在圖2中,我繪製了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5年間,MSCI中國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世界指數的年度化回報和標準差。在此期間,MSCI中國指數的年度化標準差為25.7%,年度化回報率為16.3%;MSCI世界指數的年度化標準差為14.5%,僅為中國指數約一半,而年度化回報率為9.2%。


定義和構造的變化

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1988年1月成立時並未納入中國,MSCI當時甚至未將中國以獨立市場分類。當時馬來西亞是該指數權重最高的國家,比例為33.8%。
1996年9月3日,中國以0.46%的權重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比例微不足道,在MSCI世界指數中的重要性就更低。在過去20多年,中國股市的定義和構造發生了巨大變化。市場在早期主要由B股和H股組成,由2000年初開始陸續加入中國紅籌和在香港上市的H股,由2015年11月起在美國上市的ADR亦被納入MSCI的指數。
截至2018年3月,中國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已升至29.9%,遠遠超過基準權重第二至第四高的:韓國(15.1%)、台灣(11.8%)和印度(8.1%)。

圖5顯示過去20年來MSCI中國指數前五大成份股的變化。圖6顯示過去10年該指數行業權重的變化。這些變化的主要成因包括:

1)指數納入規則的更改;

2)新上市和IPO公司加入指數;

3)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

在圖6,我們可以看到信息科技行業從2007年僅佔指數的2%,發展至2018年3月底成為指數內的最大行業――佔基準價值的41%。同期,電信業的權重由21%萎縮至4%。
騰訊控股是第一間在香港掛牌的互聯網公司。該公司在2004年6月上市,2007年5月加入MSCI香港指數,並於2008年5月轉入MSCI中國指數。在騰訊成為MSCI中國指數成份的大約10年中,其總市值從30億美元大幅增長174倍至5,250億美元,其在MSCI中國指數的權重起初不到2%增加至2018年3月底的18%。另一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則於2014年9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儘管阿里巴巴的規模龐大(首次公開募股的市值為1,680億美元),但MSCI中國指數並未即時納入該股票。直至2015年11月,MSCI中國指數宣佈納入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多隻在美國上市的ADR(如阿里巴巴、百度、攜程,京東)成為成份股。在分成兩個階段的納入過程完成後,這些股票佔指數權重約20%,科技行業佔指數的權重明顯增加。
除了科技行業,必須性消費品行業和非必需性消費者行業的權重亦從6%擴大至11%,反映消費品行業明顯受惠於中國國內消費增長。

© 2018 晨星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晨星及其內容供應商對於因使用相關資料而作出的交易決定均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報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涉及協助推廣銷售任何投資產品。

看更多晨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