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程序

巴克萊(Barclays)研究指出,對沖基金中採用量化策略的資產規模,已從行業資產的6%成長到11%,而其他人工進行選股的策略則從行業資產的9%下降到6%,全球最賺錢的十大對沖基金中,也有半數採用量化策略。

不過,也必須留意的是,這幾年來一直保持快速成長的量化策略,出現了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資金凈流出,2018年全年對沖基金量化策略資金流出達到80億美元,這也是近十年來首次規模縮水。

其實,會有這樣的變化是不難理解的。量化策略只是眾多工具的一種,其鎖定的標的上是股票,操作邏輯是純多頭,這樣的問題是,一旦遇到金融海嘯,或像是2015、2018年市場反轉時,即便是優質的股票也跌了不少,所以不管量化策略的選股功力再強、選出多好的股票,績效仍不好,不論在美國或中國都一樣,這就是量化選股的限制所在。

於是,2015、2018年時,業界對於量化策略掀起一波反省與檢討,不少資金則移到對沖基金。

其實,量化策略只是一種工具,你要賺什麼樣的錢,當然可以交給量化策略去執行,但量化策略背後更在意的是資金控管,最後要用什麼風格來面對無法預測的行情,仍要仰賴多策略,讓資金的控管與配置達到最佳化

為了避免類似2015、2018年那樣詭譎的情況,言起基本上還是不預測行情,但我們堅守一項原則:想賺錢的話,就必須先做到不虧錢,若無法做到完全不虧錢,至少也要做到虧少一點錢。

所以,我們旗下所有產品都是多策略、大類資產配置,即「股票中性+股指期貨+商品CTA」,三個策略分別對應股票、股指期貨、商品市場。

首先,這是三個市場的相關性不高,所以只要合理且有效的配置,便可以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透過這種分散的方式,不管市場大漲或大跌,我們都能獲利。

再者,不論是哪一種策略,我們都是多空操作兼具,像是股指、CTA皆可以同時做多與做空,做股票則一定會加上對沖,這樣就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對抗像2015年、2018年那樣的風險。

更多言起投資文章